本报讯(记者黄永卓)生物燃气补充和替代天然气,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发展新能源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广西科技厅等单位的支持下,近日,生物燃气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并在广西海荷能源有限公司、武鸣安宁淀粉有限公司等单位投入使用。
据广西区科技厅副厅长李昌华介绍,这项技术以废弃木薯渣秆、淀粉厂木薯废渣等生物质为原料,采用国际领先的“生物质离子催化裂解气化技术和装置”,生产出稳定、清洁、安全、经济的生物质燃气,通过管网集中供应给相应用户。
李昌华介绍说,生物质渣秆气化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但均受制于成本高、气源不稳定等技术瓶颈,仅限于开发居民家用小型气化炉。气化率较低、焦油无法去除、气化过程中烟气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等,也是生物质燃气技术难以普及推广的原因所在。
“生物质离子催化裂解气化技术和装置”在国际上独家研发使用了生物质离子催化技术,气化率高达90%以上,比目前国内生物质气化装置75%平均气化率高出15个百分点。农业部规定该类技术的焦油灰分标准含量为50毫克/立方米,该装置仅为5毫克/立方米。
原生物质气化技术大多只适应于稻草、麦秆、玉米秸秆、茅草等纤维含量高的原料,该技术装置适应于所有生物质秸秆,木薯渣秆的气化率一样可以达到90%以上,这是国内外其他气化技术难以做到的。
据统计,广西现有木薯面积600万亩,年产木薯780万吨,每年废弃的木薯渣秆达1500万吨。现有木薯秸秆普遍堆积在田头或集中焚烧,占地多且污染严重。广西政府规划2015年木薯面积达到1500万亩,届时每年木薯渣秆将达3500万吨。
按该技术理论气化率计算,3500万吨木薯渣秆产气量不低于500亿立方。这些燃气中约100亿立方米用于居民生活及企业能源,按每立方米1.5元计算,年实现产值150亿元;250亿立方米可用于生物质发电,实现装机容量385万千瓦,可实现产值150亿元(电价按每度0.6元计);150亿立方米用于二级产品开发,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等,按每立方米产值5元计算,年实现产值750亿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认为,在石化能源尤其紧张的形势下,广西发展生物补充和替代天然气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4-10/32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