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
□本报记者马彦平
依靠科技来促进粮食持续增收是今年两会农业组讨论最多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大昉认为,依靠生物技术提高作物单产的潜力是巨大的,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鼓励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一步明朗态度,这样科研单位才能加快国内转基因作物自主开发,并早日实现产业化。
黄大昉表示,虽然粮食连续八年增收,去年更是突破历史新高,达到10000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的问题一刻也容不得马虎,因为中国粮食需求比生产更大,目前仍有部分品种,尤其是玉米大量依靠进口,对外依赖程度居高不下。中国现在玉米亩产500公斤,美国最高单产超过1000公斤,意味着中国的玉米增产空间是很大的,但要提高单产,没有科技创新是不行的,尤其是要依靠生物技术来选育优良品种,保障粮食安全。
由于对转基因食品是否隐藏长期危害性难以确认,中国官方始终未允许其商业生产。但黄大昉认为,种植转基因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趋势,目前美国、欧盟部分国家都开始食用转基因农产品,只要严格监管、追踪后续风险,转基因农产品并不值得“闻之色变”。
黄委员介绍,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服务组织(ISAAA)最近发布了2011年度各国生物技术作物(即“转基因”)种植情况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等24种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又增长8%,达到24亿亩,是中国耕地面积的1.33倍;总产值超过1700亿美元。与产业发展之初的1996年相比,15年间生物育种推广面积增长了94倍,科技创新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增产增收和生态效益之显著,堪称农业科技发展史上的奇迹。
以转基因玉米为例,目前美国转基因玉米已接近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0%,除大量出口以争夺国际市场,国内也广泛用于能源、医药、饲料和食品加工。加之更为普遍生产应用的转基因大豆,不难看出,转基因农产品已经为美国公众广泛接受,并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直对转基因农产品持保守态度的欧洲国家,近年立场也逐步松动。黄大昉告诉记者,据欧盟官方(EFSA)资料,2011年有6个欧洲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面积较上年增长25%,另有20多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获准进口用于加工食品和饲料。巴西2003年才决定发展转基因作物,7年后种植面积已跃居全球第二,增长速度更居国际之首。
“以上数字有力地说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生物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其扩大应用已势不可挡。”黄委员表示。从中还应看到不少国家已将推进生物技术应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国家战略,农业结构、产业布局、耕作制度、生产经营体系等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
黄大昉认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根本在于科技创新,我们不仅要积极开发有利于增产增收的传统的、实用的农业技术,更要从战略高度考虑,加快发展既能解决现实生产问题,又能促进今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生物技术,努力实现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前期进展全面评估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转基因玉米作为产业化突破口,以此进一步推进种业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3-09/32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