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肥料领域专利申请的发展方向
1.复合肥。根据对复合肥或复混肥料专利申请的研究,发现复合肥的发展趋势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由单一化向复合化、专用化发展;同时,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高效及环境友好的肥料成为发展目标。具体说来,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科学施肥、提高肥效、保护耕地土质等来发展化肥品种。主要包括如下:
①节水型复混肥。由于水资源日趋匮乏,国家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滴灌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水溶性肥料,因此节水型复混肥也就得到了发展。
②专用、系列型复混肥。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推进,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专用复混肥产品就产生了。专用复混肥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如小麦专用肥、水稻专用肥、花卉专用肥、蔬菜专用肥以及盐碱地专用肥等。
③缓释型复混肥。目前包膜缓/控释肥已成为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之一,针对中国目前的资源与环境现状,未来发展可控释养分的掺混型复混肥料将成为一个主要方向。国内缓释肥技术主要是加入硝化抑制剂和尿酶抑制剂,也有对复合肥颗粒包膜处理的。目前缓控肥的生产技术发展得很快,但主要研究工作还集中在包膜材料的选用上。
④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由于土壤中有机质的消耗非常快,为了培肥土壤,增加土壤的保肥水能力,持续高产,配施有机无机复混肥是最佳选择。
⑤功能型复混肥。这类产品除了保持肥料的基本功能外,还掺入了微量元素和农药,使肥料具备除草、杀虫等功能。
2.废物或垃圾处理再利用制成的肥料。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废弃物如污泥、餐厨垃圾、生活垃圾、污泥、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糠醛渣、酒精渣、甘蔗渣、甜菜渣等;农作物废弃物作物秸秆、果壳、谷壳等;禽畜粪便;动物废弃物动物皮、骨、血、内脏等;粮食加工废弃物棉子饼、豆饼、菜子饼等;工业有机废液味精、造纸、淀粉生产废液(渣)等。将这些废弃物经过加工制成肥料,使其变废为宝也是近年来肥料专利申请的方向。
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化肥带来的问题,由于较低的化肥利用率不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地下水和蔬菜中氮含量超标,一些地区出现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施用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这一措施是一把“双刃剑”,施用得当可以造福人民,施用不当会祸害人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机肥的施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转向这些废弃物,使这些废弃物得到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施给农作物,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更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三、肥料领域专利工作滞后的原因
1.专利意识淡薄。中国肥料特别是化肥行业起步晚,比发达国家晚100年,再加上中国专利制度实施时间不长,造成了中国肥料企业的专利意识淡薄。有些企业只埋头做研究,然后把研究成果付诸实施变成产品,但是未曾考虑过申请专利。近年来,也有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专利机构,但是其工作人员多为兼职或代理,缺乏真正具有专利代理资格的高素质人员,最终造成这些部门形同虚设,起不到为企业制定专利战略和处理专利纠纷的作用。
2.研发投入不足。持续的研发投入是技术持续创新的保证,也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动力。然而中国的肥料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很少,如氮肥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因而导致氮肥行业研发能力很弱,缺少自主开发的核心机构和核心技术。氮肥企业技术基本上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不多,这与氮肥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投入太少有关。国际上普遍认为,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占2%的能够维持,不足1%的难以生存,而中国的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售额的0.5%~1.0%。近年来,虽然中国肥料行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国外肥料企业相比仍然很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肥料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自我创新能力不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6-03/32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