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预测,2011年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病虫害呈现严重或者偏重发生态势,因此防治工作任务较重。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全国农技中心会同各有关省制定了小麦、水稻、玉米重大病虫害以及蝗虫、草地螟和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该方案把减少农药用量、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扩大绿色防控面积、进行全程综合防控等科学植保理念用于实践之中。
水稻———
农药用量减10%
2011年水稻病虫害继续呈严重发生态势,程度重于2010年,预计发生面积13.9亿亩次。防控目标是: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稻田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杜绝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重大病虫为主攻对象,抓住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期,做好害虫主害代和病害流行关键期的防控,主推绿色防控技术,注重合理用药,推进专业化防治,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水稻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防治重点区域:
华南稻区,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双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为主攻对象。
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中南部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江淮和黄淮稻区主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为主攻对象。
西南稻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北部单季稻种植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主攻对象。
北方稻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单季稻种植区,以稻瘟病、二化螟和条纹叶枯病为主攻对象。
专业化防治主推九项技术。
1.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天,可杀死70%~80%的螟蛹,有效降低虫源基数。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可杀死90%以上的螟虫。
2.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是预防病害的根本措施。
3.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技术
在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开始,田间设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每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更换一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厘米。集中连片使用,可诱杀二化螟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种群数量。
4.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早稻用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用吡虫啉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病毒病和稻蓟马。秧苗移栽前3~5天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双季早稻施用送嫁药,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施用送嫁药,预防稻蓟马、螟虫、稻飞虱及传播的病毒病。
5.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3-22/32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