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吡蚜酮成防治稻飞虱首选


据统计,近年来各省市在防治稻飞虱时,吡蚜酮的使用量在不断上升。如江苏把吡蚜酮、烯啶虫胺等一些高效、低毒、低用量药剂的推广面积进一步加大,以达到用药次数减少、最终减少用药量的目的,2010年仅用药量单位面积就减少了50%~80%,预计全省稻飞虱防治减少用量1800吨。广东由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品种的禁用,吡蚜酮等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为2981万亩,对吡蚜酮的需求量为800~1000吨/年。湖南湖北两省水稻杀虫剂以高端品种中的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和吡蚜酮为主,并成为稻飞虱防治的骨干品种。湖北团风县2010年稻飞虱发生较为严重,防治用药主要是烯啶虫胺和吡蚜酮,因性价比较低,50%烯啶虫胺粉剂(2克)零售价为3.00元;25%吡蚜酮悬浮剂(8克)零售价也是3.00元,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由于中国农村在水稻飞虱暴发时,一般使用噻嗪酮、敌敌畏或丙溴磷和辛硫磷复配制剂或噻嗪酮和敌敌畏、异丙威等复配制剂,但在飞虱发生早期,使用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它们的熏蒸性只能使害虫昏倒,而苏醒后的飞虱将具备一个较高层次的抗性;有机磷农药由于其广谱性,使大量天敌被杀死,对田间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使稻田生态的后期承受能力脆弱。而后期防治时,使用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虽然有可能暂时抑制褐飞虱,但过短的持效期和击倒作用使害虫抗性激增。吡蚜酮具有高选择性、高效、低毒、对环境生态安全等特点,它能克服有机磷品种防治稻飞虱的弊端,它所表现出的优良防效符合当今农药发展的方向,从而奠定了吡蚜酮在稻飞虱防治中的地位。

吡蚜酮是瑞士诺华公司于1988年研发成功的新型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对蚜虫、飞虱、粉虱活性优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1997年入市,在10多个国家获得登记后推广使用。

目前我国生产的吡蚜酮原药含量为95%,制剂有25%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50%水分散粒剂。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吡蚜酮已得到市场的首肯,使用量逐年上升。据预测,2011年制剂需求量将达3000吨以上。吡蚜酮生产企业目前尚无出口计划,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瑞士先正达50%吡蚜酮(顶峰)在国内市场每年约投放30吨,江苏省去年顶峰使用量在3~5吨,进口吡蚜酮进入国内市场总量不大。实践证明国产吡蚜酮在技术、工艺上已达到或超越进口吡蚜酮的水平,性价比也占有优势,如50%顶峰用药量为10克/亩,成本9元,而国产50%吡蚜酮20克/亩,成本才5~6元,每亩地节约农本3元。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虫剂,吡蚜酮不同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全新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绿色、作用机理独特、持效期长等众多优点。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吡蚜酮药效优异,具有防和治的双重功效。2008年起在浙江、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热销,成为稻飞虱防治的首选药剂。2009年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推荐吡蚜酮为第四批高毒农药替代品种,专家一致认为,吡蚜酮作为替代药剂完全可以满足重大虫害防治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品质,促进农业增收。

农业专家预测,未来两三年中全国稻飞虱虫害将偏重发生。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并考虑淡季储备农药经济性较好,今年初,由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招标的采购订单中,把吡蚜酮作为国家重点救灾物资储备,对克胜集团、江苏安邦、盐城双宁的吡蚜酮共招标近500吨,平均每厂为150多吨。上述三厂还接到来自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的团购订单,吡蚜酮已被政府和商家看好。

(张为农)

相关链接

江苏安邦于1997年在国内首家登记并投资上马,吡蚜酮装置于1998年开车一次成功。2005年江苏克胜、盐城双宁等企业吡蚜酮项目相继上马投产。目前在国家农业部正式登记的原药生产企业有江苏安邦、江苏克胜、盐城双宁、浙江上虞银邦、河北化工研究所和跨国公司瑞士先正达。国内企业原药产能共计为3000吨/年,实际原药产量1500吨/年左右,其中江苏安邦400吨/年、克胜集团500吨/年、盐城双宁450吨/年、浙江上虞银邦50吨/年、河北化工研究所50吨/年。红太阳集团2010年开始筹建3000吨/年吡蚜酮项目,决心打造一流的替代进口、替代高毒农药的杂环类农用杀虫剂产业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杀虫剂 水稻 褐飞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