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爱娥)12月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业生物灾害呈重发、多发、频发态势,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达100~200亿公斤,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达300~400亿公斤。2005年以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实施了区域性重大病虫害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害突击战和重大疫情阻截战,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的防控目标,通过大力推广避灾抗灾技术可挽回粮食损失10%~30%,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挽回损失5%~15%。累计挽回粮食损失1000多亿公斤。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夏敬源主任介绍,在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方面,主推蝗虫、草地螟等应急防控和生态控制技术,以及水稻“两迁”害虫、小麦“一喷三防”、农田统一灭鼠、草害化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重大技术,累计防治面积300多亿亩次,防治效果90%左右,挽回粮棉油产量损失3500亿公斤。在安全科学用药技术上,主推了农药减量控害、高毒农药替代等重大技术,农药利用率较“十五”期间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专业化统防统治上,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4.4万个,从业人员81.6万人,2009年专业化防治面积6.8亿亩次,防治效果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农药用量减少了10%以上。
与此同时,高毒农药使用率从2005年的25%左右降到目前的10%左右,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由2005年的94%提高到2009年的98%,果品、茶叶无害化生产合格率95%左右。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7.6亿亩次(约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的15%)。植物检疫工作得到不断强化,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了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等15种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联防联控,启动了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推进了苹果、柑橘非疫区建设,开展了红火蚁、梨枯梢病等10多种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评估,每年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以上。而在农药信息服务上,目前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国建立农药需求与用量调查网点1820多个,新增经销商460个、农户550个,培训农药信息网点技术人员1200多人次,发布全国性农药需求和相关植保信息140期。
为了保证农作物安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还提供适宜地农情监测预警服务。建立了以省级植保站为纽带、600个地县级病虫害测报区域站为依托的监测预警体系,培训病虫害测报技术骨干1000多人次,28个省(区、市)1500多个县开展了病虫害电视预报;坚持重大病虫害会商制度,并对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等8种重大病虫害实行了周报,重大病虫害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到80%、85%、90%以上。
在提到“十二五”时期,如何大规模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时,夏敬源主任表示,要强化病虫害监控体系,建立综合防治展示示范网络,集成农作物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药减量行动,着力推广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技术;推进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病虫害测报队伍综合素质,切实增强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准确发布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12-14/32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