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乐喜施肥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建文在开幕式上致辞
研讨会会场
媒体采访新型肥料专家及乐喜施负责人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专家报告
与会专家在交流
乐喜施农化人员向经销商介绍企业第三代新型缓(控)释肥料
许秀成教授(右一)、赵秉强研究员(右二)与外国参会代表交流中国新型肥料研发情况
与会专家代表参观乐喜施第三代肥包裹肥缓(控)释肥生产线
本报讯(实习记者吴俊生 记者王军张四代)围绕缓控释肥及其他新型肥料产业如何寻求新突破的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等众多与会代表日前齐聚济南,就此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争鸣。经过2天的紧张议程,9月26日,第二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 “简化、高效、环保”,让缓释肥料走向大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缓释肥料技术体系。本届会议的成功举行,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关于新肥料、特别是缓控释肥料的最新理念、最新思路、最新技术、最新产品的科研进展的机会,创建了一个产、学、研、推交流的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诸多专家认为,当前要克服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瓶颈,让缓控释肥走向大田,亟须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秉强表示,实现缓控释肥产业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大田,在技术、工艺上改变盲目跟踪国外的现状,在标准和应用评价上不照搬国外经验,一定要做出中国特色。
济南“乐喜施”包裹型复合肥专利持有人、郑州大学教授许秀成回顾了以肥包肥缓释肥料27年的研发历程和经验教训,着重强调了包括缓控释肥在内的新型肥料发展应本着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的原则,通过实践来实现工艺、产品的优化或者淘汰,最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于大田作物的缓释肥料技术体系。
与会代表表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化肥产品创新事关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缓控释肥作为新型肥料品种之一正在成为化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正在成为新型肥料研发、生产、推广的标杆。
新闻解读
本报记者摘取了“中国特色、提高肥料利用率、缓释材料、静水浸提、缓释与促释”等5个关键词对中国缓控释肥发展进行解读,希望通过关键词将第二届新型肥料会议展示给读者。
1.中国特色:“我国缓释肥料未来发展应以面向大田作物为主,更加重视自主创新,逐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缓释肥料研究、生产、使用、评价和监管的产业体系,这条路子国外没有经验可循,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
解读: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缓释肥技术体系?这个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赵秉强研究员告诉记者,美国发展缓控释肥已有40多年的时间,但是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是“人少地多”的国家,不需要考虑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则不同。美国总面积为96291万公顷,其中耕地达19745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人均耕地0.7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2.9倍,中国的8倍,美国能够对耕地实行休耕制度,而中国则必须要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依靠化肥去支撑粮食生产。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迫切简化施肥方式,能够让作物一次施肥终身享用的肥料成为方向。中国除Luxacote包裹型缓释肥料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外,其他主流缓释肥料产品依然主要跟踪国外技术和生产管理,产品主要面向草坪、花卉园艺等非农市场,尚未建立面向大田作物、低价环保、标准规范的缓释肥产业体系。赵秉强说,中国特色就是在材料、工艺、设备领域发展自主创新,开展缓释肥料施用技术与评价体系研究,完善不同类型缓释肥料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补贴政策,加强缓控释肥产业化集成与示范,通过不断探索、进步与总结,让缓控释肥最终走向大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10-01/32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