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能过剩很难直接叫停 ●大企业攻守兼备意在扩张●三轮调整促成动态平衡
2008年年底至今,产能过剩的问题成为困扰中国磷肥产业的最大问题。今年中国化肥产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全国新增产能约为430万吨,总产能将达到6300万吨,而全国工农业化肥用量总和为5200万~5300万吨,产能将过剩1000万吨以上。今年以来磷复肥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一直在保本线上挣扎,无力消化去年的巨亏。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对几家重点企业的调研显示,仅云天化、瓮福、开磷三大企业,上半年磷复肥亏损约25亿元。
预计今年磷肥产量1320万吨(P2O5),磷酸二铵实物产量约1000万吨,磷酸一铵约700万吨。预计硫酸产量约5500万吨。以当前产能平均70%的开工率计,明年磷肥产量应在1400万~1450万吨(P2O5),其中1200万吨P2O5供应国内,200万~250万吨P2O5出口。
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磷肥产业带来的亏损还在继续,虽然业内普遍认为:2010年至2011年磷肥产业有望恢复正常,会有较好的表现。但磷肥产业抑制产能扩张、鼓励调整整合、呼吁宏观调控政策仍然是业内的普遍声音。
对产能过剩很难直接叫停
磷肥产业产能过剩是当前该产业的突出问题,引来了多方关注。针对化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韩红梅提出:抑制化肥过剩,须提高产业进入门槛。而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更是于今年11月中旬表示,目前正制定相关准入标准。工信部人士也表示,化工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如果市场不能自己进行调整,主管部门将采取行政手段进行调控。主管部门之所以提出行政手段调控化肥产能,基于如下认识:化肥供大于求具有明显的全面性;化肥供大于求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供大于求使全国化肥产业损失巨大,资源浪费、低效运行,供求关系失衡,产业无序发展。
而磷肥生产企业,对于产能过剩的认知,相对于主管部门和企业外专家的态度有一定的差异。化肥供大于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化肥供大于求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是化肥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产业发展,供需关系是动态的,供求平衡的时期很短;供多或供少的不平衡倒是常态。中国化肥从短缺到自给自足,再到产品过剩、供大于求,是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内的其他如钢铁、水泥、家电产业,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近期,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进行了全国化肥产能调查。其结果显示,尽管产业产能过剩严重,许多肥料企业仍有扩产计划。若如期实施,到2012年氮肥新增产能将达到合成氨700万吨、尿素1107万吨,尿素总产能将达7000万吨以上,大大超过目前5000万吨的国内消费量;到2010年,中国磷肥总产能将达到1900万吨,2015年将扩大到2200万吨,也大大超过目前国内每年1200万~1300万吨的消费量。
因此,虽然有主管部门一再表示要抑制产能过剩,但从以往的磷肥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抑制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甚至在2010年及其以后的一两年内,产量下调的趋势很可能并不明显,甚至还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增长。
个中原因在于:产生过剩的直接后果是产品销售不畅、利润下降。这个问题是各种规模的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具有区域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适当减产、技术改造、产品转型等具体办法来应对。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上述办法作用极为有限。企业必须将自己拥有的资源、政策、资金等优势充分调动起来,对内对外都进行根本性的结构调整。而其中最重要的两条途径就是:在内,延伸产品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外,扩张调整,构架合理的企业框加。必须实现:大的布局要均衡,整体产品链要完整。
大企业攻守兼备意在扩张
关注中国磷肥产业可以发现,2009年虽然是整个产业低迷的一年,但相当一部分业内大企业在产品延伸和扩张调整这一内一外两条路上,走得非常扎实,颇见功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12-08/31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