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防治病虫灾害的多样化策略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

农业害虫和病菌都是寄生物,并且绝大多数只在一种或少数几种作物上生活。寄主植物就成了病虫的衣食父母,如果找不到可以吃的或可以侵染的作物,害虫或病菌就会饿死。另一方面,多数病虫害又是可以移动或传染的。处在传播过程(时间)和传播途径(空间)中的作物既可能是受害者,又可能产生新的传播体,成为危害其他植株的害源。因此,农作物布局和种植计划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助长病虫成灾,用得好,可以抑制病虫害流行。总的分析,依靠长期的生物进化,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不断丰富起来,无论什么病虫都被限定在一定的发生水平。而在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多样的环境条件、多种的栽培管理方式,还是多样的作物、品种以及化学药剂,都可能限制个别病虫的大量发生。

然而,农业的许多“进步”是背离自然进化的。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生产上规模,高效益,带来的副作用之一是单一植物种植面积剧增。对此,需要不断提倡轮作、间作、套作。即便当地确实适合发展某一种农副产品,也要权衡多方面的利弊,如引种质量和费用、农户掌握栽培管理技术的程度、加工能力和市场需要等;发展规模要适度,并且将导致病虫灾害的可能及防治费用的增加作为一种副作用考虑进去。

农业产业化和个体农户经营还很容易导致单一遗传基因品种种植面积的无限扩大,这是更加危险的事情。由于大面积联片种植的单一抗病基因品种很快就养育出能够克服其抗病性的新病菌(或新小种),像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等反复出现大流行都是这个道理。

生物多样化无疑是自然进化的主要成果,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保证了各物种存活下来并稳定其群体的大小,这同样可以成为持续发展农业和持续保护农作物的正确策略。

在如何利用生物种间(物种)和种内(品种)遗传多样性方面,也不是多多亦善,要讲求质量,即同时推广的几个品种必须真正具有不同的抗病基因,而不是名称或种编号的差异。其利用方式可以是按比例的均匀混种、间种(按行或田块)和轮换。这需要育种家同时培育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良种推广部门能把宣传单一品种改成推广几个品种(含不同抗病基因)的组合。也期待着适当的组织或机构能够承担起大范围内品种利用和布局的规划管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传播 农业生产 轮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