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井冈霉素之父”美名扬


第一次与沈寅初院士见面,是在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化工部上海生物化工研究中心院士办公室。无数光环之下的他穿着朴素,正在认真地看着一本最新的农药书籍。去前台询问时,引荐的人告诉我,这位神态慈祥的老人就是沈寅初院士。我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表明了来意,很快便进入采访的主题。

一、自主研发农药新品种

1.井冈霉素的诞生

在20世纪60年代,国内已研发了不少针对水稻病害的药物。据沈寅初回忆,杀菌剂稻脚清等农药的研发在当时农作物疾病防治上取得了一定效果。随着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方便使用、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需要越来越迫切,此时风华正茂的沈寅初带领其团队利用“大串联”机会走遍了全国各地。这期间,他及团队工作人员在实地考察中,取回了全国各地的2.8万个菌种标本,经过反复实验,最后在井冈山附近的土壤里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它既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又对人畜安全无害。1971年,以这一特殊菌种研发的农药杀菌剂,采用了当地的地名,被命名为井冈霉素。

据沈寅初回忆,发现井冈霉素并提取到这一特殊菌种后,经历了一系列大量而繁杂的从发现到大规模生产及应用的研究开发之路:包括一系列繁杂的动物无害实验,降低成本、优化工艺等产业化及生产后的推广应用工作。这一系列的产业化研究目的是把新研制的农药井冈霉素在成本上进一步降低,在最初的成本方面1毫升里面只有80(微克)的井冈霉素,其成本价格达到一亩地近200元,而经过反复的工业化实验后,现今1毫升中微生物发酵液中含有量为30000(微克),这也使得成本降低到每亩地0.5元。

沈寅初院士说,新农药的发现最终目的是达到防治效果。在随后的全国推广中,全国各地新建了近30个微生物农药井冈霉素生产厂,为建立我国微生物农药工业奠定了基础。而井冈霉素也成了我国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农药。

2.浏阳霉素的问世

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沈寅初的团队又在湖南韶山地区发现了杀螨抗生素———浏阳霉素和杀虫抗生素灭虫丁,为解决抗螨及家畜寄生虫提供了一种无公害新药,填补了杀虫抗生素生产领域中的空白。沈寅初主持研制的安全生物农药杀虫灵,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荣获199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坚持创新与技术合作

1.新品种再发现

现在的沈寅初院士除了涉足农药领域外,还涉足化工行业的其他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沈寅初不断在新领域中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他瞄准国际上生物化学工程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最新课题,将1985年在泰安地区土壤中发现的一种高活力腈水解微生物用于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开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在国内建成了年产万吨的生产线。1996年,该项研究成果及7051杀虫素的研究项目被评为“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众所周知,农药领域的研究投入大而产出时间有限,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适合农业及病害防治的需求。早在井冈霉素开发之初,沈寅初院士就在不断拓展其新剂型开发,以满足不同生产的需要。同时,他及团队也不断发现新的农药品种。

2.探索国际合作

在独创新品种的同时,沈寅初院士也努力探索与国外合作,以加速农药产业发展。基于这种思路,沈寅初院士和日本理化所展开合作,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沈寅初院士回忆说:“当时和日本理化所的合作是在日本科技厅的支持下进行的。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机构之一,在共同研究中,日本理化所从设备和资金方面解决了农药创制中遇到的困难,双方的协作和交流加速了新农药的创制过程,所研发的农用抗生素成为中国和日本合作研究的第一个专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虫 品种 杀菌剂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