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美丽华阳

厂区一角

6万吨/年离子膜生产装置

2000吨/年乙草胺生产装置

5000吨/年毒死蜱生产装置

2万吨/年氯乙酸生产装置

●艰苦创业 ●多元发展 ●成立集团 ●成功上市 ●成就辉煌

艰苦创业

华阳集团前身为宁阳农药厂,始建于1966年10月,当时仅有粉剂生产加工车间,职工120人,固定资产6.2万元。建厂初期到处呈现一派初创时期的荒凉景象,石坑遍布,荒草遍野,生产设施简陋,产品单一,机械化程度底,劳动强度大,可以用“孤立一厂房,四周没围墙,干活车和锨,粉尘四处扬”来形容当时的景象,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宁阳农药厂的创业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于1968年建成了1605乳剂灌装车间,初步形成了粉剂、乳剂两大生产系统,为今后的整体发展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迈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

1969~1976年,受文革的干扰和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体系被打乱,遭到毁灭性破坏,经营处于停滞状态,连年亏损,各方面伤痕累累,农药厂发展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进入了发展的低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此后的三十年,华阳集团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放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拼博,苦干实干,负重奋进,开拓创新,企业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企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1977~1979年是宁阳农药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企业由产品单一加工到初步具备了生产原药的能力。工厂由“乱”到“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宁阳农药厂乘改革东风,实施工业整顿,实现了“政治运动第一”到“经济建设为主”的重大转折,工厂扭亏为盈,变被动为主动,走出了文革的阴影,踏上了健康的经济恢复之路。到1980年,企业拥有正式职工476人、11个生产车间,产品达10多种。

多元发展

1980~1985年,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指导下,形成了以农药生产为主体,兼营多种化工原料和化肥的“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生产结构。1985年以来,随着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药的流通渠道由统购统销改为以销定产,农药这一特殊商品直接进入市场,宁阳农药厂承受了体制改革给化工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困境,市场的观念开始走入华阳人的视野。经初步认识并开拓市场,华阳人从中掌握了商品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为今后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基本的市场经验,也标志着宁阳农药厂由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和开放型企业转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宁阳农药厂的企业管理逐步加强,经营机制相对灵活,使企业近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的认识,增强了对外交流,促成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1987年该厂克服重重困难,兴建了国家“七五”重点项目———涕灭威工程,1991年9月生产出了合格原药,1992年生产出了合格的5%颗粒剂,当年开始销售,该产品至今仍为华阳的支柱产品,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后劲。

成立集团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改善企业内外部条件,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996年,以宁阳农药厂为中心层,宁阳县涕灭威试验厂、宁阳县化工机械厂、宁阳县太阳印刷厂等企业为紧密层组建了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企业由“工厂制”走向了“公司制”。成立后的华阳集团一方面通过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群体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加快实现规模经济和效益经济,另一方面随着宁阳县化工机械厂、宁阳县太阳印刷厂等一批企业以不同方式加入集团,集团在少投入或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了经济实力。1996~2002年,集团凸显优势,公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年一个台阶,规模效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可持续发展 群体 建成投产 橡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