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钾肥价格高位运行。近日,就今年钾肥能否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2008年钾肥联合谈判的进展情况等问题,中化化肥公司副总经理李秋兵回答了记者提问。
《农资导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钾肥货源紧张,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今年钾肥能否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求?
李秋兵:从去年年底以来国内钾肥货源比较紧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库存分布上的不均衡,例如上海港停止化肥接卸业务后,华东地区钾肥供应就比较紧张;也有品种不平衡的原因,如白钾和大颗粒货源偏紧。
随着联合谈判的结束和新货的陆续到港,市场货源将得到补充,供应紧张状况将缓解,市场价格也将趋于稳定。据了解,2008年国内钾肥整体供应总量,包括海运进口、陆运进口、国产钾肥及现有库存,总计在1100万吨左右,与国内年消费总量基本平衡,基本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农资导报》:中化化肥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保障化肥供应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李秋兵:2007年中化化肥销量达到1516万吨。目前控股参股12家化肥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超过800万吨,同时在全国设立17家分公司,近1700家自建分销中心分布在26个省份的主要农业县,覆盖约国内91%的耕地面积,为保障化肥供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来,中化化肥一直承担着国家化肥淡储任务。2007/2008年度,中化化肥在11个主要农业省份承储化肥150万吨,其中氮肥约占60%。在保障化肥稳定供应的同时,中化化肥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化服务活动,在促进科学施肥和平衡施肥等方面尽到了社会责任。
《农资导报》:目前中化化肥的钾肥销售状况如何?采用什么销售政策?
李秋兵:当前正值春耕用肥旺季,又面临着钾肥整体货源紧张的形势,中化化肥正在积极组织货源,全力保证主要复合肥企业和农业直接施用的需要。针对近期有部分工厂用户提出远大于其需求量的采购要求,中化化肥已经限制或停止了这部分销售。
中国土壤缺钾比较严重的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农民有直接施用钾肥的习惯。目前这些地区的农用钾肥是我们保证供应的重点。一方面通过自有网点直接对基层经销商和农民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为配合落实各级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也通过各省级或地市级农资公司将钾肥销往广大农村市场。
《农资导报》:2008年钾肥联合谈判进展如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李秋兵:2005年底,商务部建立了“政府指导、商协会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钾肥进口价格联合谈判机制。该联合谈判机制由包括中化集团、中农集团在内的10家具有钾肥进口经营权的企业组成。联合谈判机制推选中化集团、中农集团和一名另外8家公司推荐的企业代表与外商进行谈判。该机制改变了过去国内企业互相之间缺乏协商和沟通的局面。
在全球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2006年、2007年中国钾肥进口价格仅分别上涨了25美元(吨价,下同)和5美元,成功地使中国成为全球钾肥市场的低价区。据海关和商务部统计,中国2007年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格为243美元,印度为275美元,东南亚为350美元,巴西在350美元左右。以中化、中农为首的联合谈判机制有效降低了钾肥采购成本,维护了国家利益。
2008年钾肥谈判自2007年11月份启动。在全球钾肥价格高涨、供应紧张的形势下,为争取中国市场最低的涨幅,谈判小组与供应商反复沟通与协商。但在谈判关键时刻,印度抢先于3月中旬与供应商达成上涨355美元的协议,使中国成为全球钾肥市场上唯一没有接受新价格的进口国。钾肥供应商在签订了印度的进口合同后已完全没有销售压力,态度更加强硬,甚至不再向中方提出新报价。经过中方多次努力,最终于4月15日与BPC公司达成上涨400美元的协议。外方在提高价格的同时,还将大幅度削减承诺的供应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5-09/30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