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面临新机遇


本报讯 (记者王洋)中国是全球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主要国家之一,目前全球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专家认为,国家扶持、产业界参与突破技术瓶颈,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能有更恰当的认识是当务之急。2008年4月25日,由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和植保(中国)协会联合主办的“农业生物技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机构(ISAAA)最新报告提出,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在国际争论的环境中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143亿公顷,增长了67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副所长朱祯研究员指出,从世界角度或中国角度来看,生物技术都会有一个大发展。很多预测认为,在2025年到2030年期间,生物技术将取代信息技术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与火车头。积极推进中国生物产业发展,需要产业界的积极参与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积极扶持,同时也应该让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能有更恰当和周全的认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认为,现今种植的作物是经过漫长时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育种育成的品种,许多基因已被改良,有长期安全食用的历史。转基因育种虽然与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对遗传基因进行改造,而基因工程将会使这种改造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研究员表示: “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论关注程度高,不确定因素多,政策性、技术性强,既是科学问题,又涉及经济、贸易、政治、社会、伦理等问题。目前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已进入至关重要的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机遇期,正从抗病虫和除草剂等第一代特性向抗逆、改良营养品质、改变代谢途径、工业或医药用等第二、三代特性发展,将在更广阔的领域解决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中国转基因生物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突破基因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物技术 品种 预测 杂交育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