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化学除草。免耕麦田应在播前除草基础上于3-4叶期再进行一次化学除草。以猪殃殃、泽漆、繁缕等较难防除的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8-10克,或5.8%麦喜乳油10毫升,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防治。以野燕麦、看麦娘、早熟禾、黑麦草为主的麦田,亩用3%世玛30-50毫升,或6.9%唑禾草灵(骠马)50-60毫升防治。以麦蒿、荠菜为主要杂草的麦田,亩用75%苯磺隆用1-1.5克或10%苯磺隆10-15克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时可用以上药剂混合防治。
10.防治病虫。旱地麦和部分稻茬麦田地下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可选用“甲拌·辛硫磷”(总有效成分10%)混合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施防治。冬前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若出现条锈病,主要呈“点状”发生,需要加强监控,在扩散之前进行拔除,如果出现中心病团,则进行喷药防治,以减少扩散和菌源量,进而减轻春季防控压力。
四、西北冬麦区
该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全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区。本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年降水量200-650毫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地势复杂,有高原、盆地、沙漠,土壤以灰钙(漠)土、棕钙(漠)土、栗钙土为主。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冬小麦9月中下旬播种,6月底至7月上旬收获。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同时甘肃和新疆部分地区是我国小麦主要条锈病越夏、越冬区,对小麦生产安全影响较大。该区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旱地小麦选择抗旱性较强,对条锈病、白粉病中抗以上,株高85-95厘米的中大穗品种。水浇地选择抗倒伏(株高90厘米以下),株型较紧凑,对条锈病、白粉病中抗以上品种。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选用冬性或强冬性品种,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选择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旱地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地区,应选择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中大穗、丰产性较好的品种。
2.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克干拌麦种100公斤,或用20%三唑酮乳油150毫升拌种100公斤;防治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小麦黄矮病,用50%辛硫磷乳油200克兑水2-3公斤,拌种100公斤。
3.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最好小于5厘米,勿超过10厘米。留茬高度5-7厘米,越低越好。耕深20厘米以上,将秸秆耕翻入地下。如果采用深松技术,要配合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灌水踏实,如果墒情适宜要及时耙压。
4.深耕耙压。夏茬田收获后及时耕作灭茬,到秋末再旋耕碎土、施基肥,整平土壤,等待播种。秋茬田随收随耕,可将耕作整地、施基肥、秸秆还田一次性作业完成。耕作可采取深耕或旋耕,深耕可隔年一次,深度要达到25厘米以上。有条件地方也可采用隔年深松技术,即前茬收获后及时深松不翻土,深松30-35厘米,播前再结合旋耕施基肥,然后耙耱整平。地膜覆盖麦田,覆膜前最好用轻磙压平土面。
5.施用基肥。结合秋播前的耕作整地施肥,冬前一般不再追肥。亩产150公斤的地块,全生育期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纯氮(N)5公斤、磷(P2O5)4公斤左右;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N)8公斤、磷(P2O5)6公斤左右。旱地采取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可实行一膜两茬利用,头茬纯氮(N)、磷(P2O5)的基肥施用量相应增加2-3公斤,第二茬在返青-拔节期趁墒亩追施纯氮(N)3公斤左右。
(二)播种
6.适宜播期。日平均气温14-18℃时开始播种,冬前0℃以上积温500-550℃为宜。该区旱地小麦一般在9月20-30日,水浇地小麦10月1-15日播种。旱地地膜覆盖种植区播期较露地推迟一周左右,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区播期较露地提前一周左右。
7.合理播量。按照“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四定原则确定播量。旱地小麦亩产250公斤以上基本苗20-30万,亩产150-200公斤基本苗15-20万。水浇地亩产300-400公斤基本苗25-30万,亩产400-500公斤基本苗22-32万。旱地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的基本苗应与常规露地条播相同。
8.精细播种。露地种植采取机条播,行距15-20厘米,旱地小麦取下限,水浇地取上限,播种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垄膜沟播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铺膜播种一体机械,按60厘米一带,使用40厘米宽的地膜盖垄,垄高10-15厘米,垄间距30厘米,垄间种两行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采用穴播机播种,幅宽120厘米地膜种7行,穴距12厘米。膜侧沟播栽培,幅宽70厘米地膜种4行,行距17-20厘米,播种深度4-5厘米。旱地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分秸秆覆盖带和种植带,两带等宽或播种带宽度不超过两带总宽度的50%,两带相间排列。播种时预留覆盖带,覆盖带和种植带宽度各约30-50厘米,每种植带平作穴播或条播3-4行小麦,行距15厘米左右。由于膜侧沟播和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有效播种面积约占50%,为不降低单位面积基本苗数,相应的行播量应高出常规露地条播50%左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4-09-23/24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