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一说起坞灶村,提到的定是村里那棵年长粗壮的“葡萄王”;如今,人们再说起坞灶村,更多的是它独特的休闲风情和地道的农家菜。到坞灶村吃饭去!因为价格便宜、菜肴可口、环境宜人,每天都有3000余人驾车来坞灶村吃吃农家菜,看看村美景,进村的汽车几乎从村头停到村尾。来到这里,就算带着一身的疲倦,也会被这里清新的空气涤荡洗净,恍如化身为“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悠然间也见到了一座座连绵秀丽的青山。
风景秀丽的坞灶村
后宅街道坞灶村,位于义乌市西北部,北靠杭金衢高速公路,南连义乌火车站,西靠德胜岩风景旅游区,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有村民95户,共208人,村区域面积0.65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亩,年人均收入9269元。
坞灶村于2006年启动环境整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坞灶村村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四年来,坞灶村先后完成了全村路面硬化、池塘改造、沟渠溪改造及休闲广场打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村庄绿化。坞灶村先后被评为“金华市生态示范村”、“义乌市乡风文明村”、“义乌市文化示范村”和“后宅街道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共建新农村建设工程10余项,累计投入资金280余万元。
如今村内道路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村四周树木茂盛,培育起的6家农家餐馆生意红红火火。这里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个经济发展繁荣、教育科技普及、居住环境舒适、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已初步形成。
土葡萄引来八方客村民收入翻起“筋斗云”
坞灶村的村民,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上葡萄,村民种植葡萄的历史也颇为悠久。盛夏时节,家家屋前都挂满了一串串白色微透的葡萄。这些葡萄虽然个小,但味道甜美,余味无穷。据专家鉴定,这是土生土长的野葡萄,俗称“白葡萄”,堪称稀有品种。
多年以前,这些葡萄多是村民自己享用或是送给亲朋好友,很少作为商品出售。如今,一块木牌立在村口显眼处,这是通往葡萄长廊的入口,土葡萄作为坞灶村的特色,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品尝,也成了坞灶村发展农家菜的金字招牌。
35岁的张辉,经营的“葡萄王庄头农庄”是坞灶村第一家农家乐。在张辉家门前的露台上,4棵葡萄在屋前缠出了逾百平方米的葡萄架,宛如一个天然屋棚,凉爽惬意。著名的“葡萄王”就扎根在这里,初次来到这里的人,都要亲手摸一摸这棵历史悠久的“葡萄王”。
“葡萄王”是张辉的爷爷种下的。50年前,一向喜欢种些水果的张辉爷爷,把一棵在自留地里种了10余年的野葡萄移栽到自家门口。50年来,祖孙三代人精心呵护着这棵葡萄树,并将它剪枝嫁接繁衍。即使在不结葡萄的季节,独特的景观也吸引了不少人进村观赏。
2005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他们多次上门劝说,鼓励张家为村民办农家饭店致富带个好头,打出品牌。2005年6月,老张的农家饭店开张,马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人,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他们在游玩了山村后吃农家饭菜,回去时又可摘些葡萄带走。开业不到3个月,饭店每天的营业额超过了2000元,纯利润有500多元。
本地农家餐馆生意的兴隆,让村民对发展农家乐有了信心。农户主动开起了农家餐馆,到如今,经营3年的瑶铭山庄也已有了名气,被外人称为“花果山仙境”。
39岁的傅红松是瑶铭山庄的老板。站在山庄门口看,这里并不显山露水,但只要你肯移步前去,就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后山上果树枝繁叶茂,樱桃、枇杷、杏子、杨梅、桃子、李子,应有尽有。等这些水果过季了,4株生长了20多年的土葡萄也成熟了。吃完了葡萄,还有马枣、石榴、橘子、胡柚,等着你来采摘,一年四季,水果不断。游客不仅可以选择在山下包厢吃饭,也可以到山上树丛下、木屋内、瀑布旁吃饭休闲。这是他父亲傅加良10余年来起早摸黑开荒种地的结晶。品茶、垂钓、吃饭、采果、烧烤、爬山、荡秋千,游人在此吃得开心、玩得尽兴,主人家的荷包自然也鼓了起来。
“从18岁开始,我就到城里谋生,在市区经营的一家电子配件店已经上了轨道,生意也很不错。”傅红松看着一拨拨来山庄吃饭的游人笑了,“以前,我父亲教育我们,有本事就要到外面闯,待在穷山村里没出息。可几年前,看着村里的几家农家乐都办得有声有色,老父亲却把我从城里叫回来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0-09-21/1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