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脱贫中有这样一股力量,他们是村中的致富能人。他们带头回到家乡,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发展致富增收产业,让“输血”变“造血”,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并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
三星乡梓潼村的骆传武就是这样一位能人,他是梓潼村葡萄园的主人,一个脱贫路上的致富带头人。近日,记者走进骆传武家的葡萄园,园子里一串串葡萄早已缀满枝头,甚是喜人。 “现在已经有老板联系订购这些葡萄了,今年的收入一定不错。”骆传武说。
今年45岁的骆传武,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外地打工多年,特别能吃苦。2013年,他在江苏打工时,看到那里很多人靠大规模种植葡萄发家致富,于是就萌发了回家乡发展葡萄产业的想法。于是,他多方调查了解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价格。2014年前后,他先后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葡萄基地建设、管理等技术,逐渐明确了回乡创业的发展思路。
2015年,骆传武回到家乡三星乡梓潼村,流转、整理土地近30亩,建起农业产业园,主打巨峰、夏黑、金手指等多个品种葡萄种植。在地方1212、村两委的协调支持下,通过近两年的自身努力,他发展的葡萄规模目前已达50多亩。 “这些葡萄还没有完全挂果,但按照市场行情,今年大概能有5、6万元的收入。”看到葡萄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并走上正轨,骆传武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一人脱贫致富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是带领乡邻们一起致富”。在发展葡萄产业的同时,骆传武还时刻关注着村里的贫困户,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带动乡亲们真正脱贫致富。2015年,骆传武回到家乡发展葡萄产业之初,就优先流转了10多户贫困户的土地,并让他们在自己的葡萄产业园务工增收收入,牟俞民夫妇就是这些贫困户中的其中一户。牟俞民夫妇年纪大了,种地困难,骆传武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老牟家3亩多土地,并让他们在园区做些修枝、绑蔓等葡萄日常管理工作。“去年我们老俩口都在园区做工,劳务工资挣了12000多元。”牟俞民告诉记者。
在村里,跟牟俞民一样,到骆传武葡萄产业园做工的贫困户还有15户,在骆传武的带动下,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是骆传武让我在家门口找到轻松工作,工资给的高也不辛苦,我很满足了。”谈到骆传武,今年65岁的贫困户杨琼英赞不绝口。
“今后,我还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强管理、提高建园标准。”骆传武介绍,等葡萄产业园壮大后,他准备成立一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贫困户以土地或投工投劳的方式入股参与之中,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我的目标是让这些葡萄真正成为贫困户致富增收的‘甜蜜产业’。”谈到下一步打算时,骆传武信心满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7-11/1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