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我一看,邓伯伯来了,我非常感动。
邓志标说,这一幕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当时中间一辆中巴车门打开后,第一个出来的是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和蔼可亲,他的心却砰砰直跳很激动。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领导下车,我们的村长和书记才知道是邓小平来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作为我们一介平民,中央最高领导人来看我们了,你说激动不激动?我一激动鼻子一酸,眼泪流下来了。
邓志标珍藏着一张照片,他把这张照片视若珍宝,虽然般过好几次家,但是照片依然完好如初。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这张照片,我从小平同志来渔民村走了以后,过了一个多月,我托人从外面找回来的。
记者:哪一个是您呢?
邓志标:这个。
记者:这是您,这个照片我看你保存得很好。
邓志标:我还过了胶。
邓志标:我将来留给我的子孙。
记者:留给子孙的照片。
邓志标:还教育他们我曾经见过邓小平,邓小平同我握过手。
当天邓志标等人陪同邓小平参观了渔民村村委会、村文化活动室,又到村里转了一圈。当看到一座座村民的小楼后,邓小平说,能不能到村民家里看看。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最后就走进了我大伯的家里。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由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向他汇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渔民村的变化。
村支书吴柏森带邓小平看了家里楼上楼下时尚的家用电器和家具,还告诉邓小平,自己每月收入500多元。邓小平听了说:“比我的工资还高嘛!”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他对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说:“你们现在有钱了都好了,家里什么都有了,还有什么要求没有”?他问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说:“要求不敢了,只是我有点怕”。小平同志说你怕什么?我怕党的政策会变。
吴柏森为什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吴柏森已经去世,侄子吴颂球讲述了当时伯父的复杂心情。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有点担心的表情,因为他问到政策会不会变,因为生活逐步改善,怕政策改变。
邓小平听了吴柏森的突然发问,回答的却很幽默。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小平同志笑起来了,哈哈哈的笑起来了,他说:“党的政策肯定会变,只能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坏的方面变”。他说了这句话以后,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所以他非常开心跟我们讲,你们不用怕,好好读书,以后就有大的发展。
后来吴柏森的侄子吴颂球考上中山大学,成了渔民村第一个大学生。
去渔民村是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的一部分。此时的深圳已经由原先2万人的边陲小镇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工农业总产值4年增长了10倍,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初见轮廓。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当时邓小平来了以后,报纸登了一下渔民村这里,好多其它省的都来这里参观,说改革开放第一个万元户村。
一时间,渔民村成了全国劳动致富的典范,邓小平的到来也让这里的人进一步放开了手脚。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小平同志来渔民村,所以渔民村的知名度比较好,香港的人要来投资要来搞来料加工厂,他指定要来渔民村。
当时深圳特区外商投资中港资占到70%以上,使深圳城市化快速发展,渔民村能养鱼的水面越来越少,货运生意竞争也很大,香港人的要求无疑成了渔民村向工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
1985年,邓志标组织村民盖了一栋工业大厦,给外商提供厂房,介绍劳务,办理在内地办厂的一切事务,以投资方的形式先后吸引7个香港人来村里合办小型加工厂。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有一个搞表带,有一个搞手袋,有一个搞服装。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从企业从法律上说,我们双方都是投资者。
这个叫刘起棠的香港人是最早一批与渔民村合办工厂的,一见记者,刘起棠就很热情的介绍起,他们用罗布红麻纤维制作的新款服装。
刘起棠:这件衣服卖2380元钱,短袖的,而且是铁价不让。
刘起棠来渔民村合办服装加工厂,看重的是这里离香港近进购辅料方便,还有充足的劳动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8-12-15/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