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远处的那片白色建筑群是香港,镜头顺着深圳河揺过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城市就是著名的深圳特区,画面里占显著位置的地方叫渔民村。每当说起改革开放提起深圳,人们的目光总要聚焦到这里。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现在我们的村民都搬到那些高楼大厦住了,过去我们这里都是鱼塘,养鱼的地方,鱼塘变成高楼大厦,你说变化大不大?
已过花甲之年的邓志标老人是渔民村老村主任。他告诉记者,渔民村是深圳市罗湖区最南边的一个小村,原村民只有191人,村民大多姓吴、姓邓。因为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又紧邻深圳火车站和深圳海关,所以被称为深圳金三角地带的黄金位置。现在随便找一户老渔民,家里的资产都已经超过1000万,他们刚来深圳时,一个人却连2平方米的栖身之地也没有。在将信将疑中,记者随机采访了一户姓吴的老渔民。
记者:现在住得很宽敞?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锦清:好宽敞,以前两个多平方,住在小船上,住四个人,1.5米宽5米长。
从老人口中得知,渔民村人最早是从东莞摇船漂泊大海,为躲避台风流浪到深圳河的打鱼人,他们一家一船,船即是家也是生产工具。上个世纪50年代,渔民来到深圳河边附城公社这个叫“犁尖头”的荒滩上,用竹子和茅草搭起水草寮棚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一个渔村,原来的犁尖头被改名为渔民村。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锦清:砍几个竹竿,竹竿做架子,草就盖在上面,就是这样。
吴锦清的妻子梁欢:好困难,我们以前好苦,总之苦得不得了。
他叫吴耀辉,现在家里有上千万元资产,但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全家七口人仍然住在一间三四十平米的房子里,靠父母捕鱼捞虾1年收入60多元维持生活。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以前买猪肉是要买肥的不要瘦的,要肥的榨油可以炒菜,因为没有油吃,那个米饭吃进去很快肚子就饿了。
1977年夏天吴耀辉高中毕业,为了让家人能吃饱肚子他回村参加劳动,就在这一年村里组织人与罗湖村合作养鱼,吴耀辉毫不犹豫报了名。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罗湖村出地我们出人,因为我们有技术,跟他们分成养鱼。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就我们广东来说就是养黄鲢、白鲢,还有一个鲤鱼还有一个鲮鱼。
吴耀辉每天凌晨4点起床,划船到养殖场,5点钟就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一天我们好像是挣工分8分。
记者:8分。
吴耀辉:8分。
就在中国南方这个小渔村为解决吃饭问题,与人热火朝天合作养鱼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政治气温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978年12月18日,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清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中召开。
邓小平: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
邓小平说:“一个生产队有了经营自主权,一小块地没有种上东西,一小块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搞养殖业,社员和干部就要睡不着觉,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号角在中国吹响。1979年,深圳市渔民村进行了一次村民选举,寻找有能力的人带领村民致富,生产队副队长邓志标被选为渔民村村主任。当上村主任后,邓志标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合作养鱼积攒的集体资金买了一台推土机。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买推土机推鱼塘,买推土机的时候,第一个司机是我。
吴耀辉在邓志标的带领下,把村里的荒滩地全部推成了鱼塘,养鱼规模一下扩大了100多亩。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改革开放后,养鱼有饲料,吃饲料鱼长得快一点。
当时深圳养淡水鱼的人很少,渔民村的鱼根本不愁销路。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那个时候养1亩鱼,赚几百元钱。
养鱼成了渔民村的支柱产业,为渔民村积累了第一桶金。到1980年村里存款40多万元。有些村民认为穷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有钱了,应该分了改善生活,邓志标却坚决反对这么做。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我们老是这样说服他们,我们要考虑以后子子孙孙后代问题,现在分配给你们了,我们有东西要发展,钱从哪里来呀?
究竟怎么用这些钱发展经济呢?当时邓志标心里也没有底。
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50号文件,确定出口特区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
当时中央给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特区建设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这吸引了很多香港人来深圳投资建企业。1980年的深圳,到处是机械轰鸣声,到处是建设的大场面。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有拉沙的有拉泥的,汽车路过时风大,一吹就是满天灰尘,真真正正的,不是开玩笑。
那段时间邓志标一出门看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看得多了他竟然从中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当时深圳建设刚刚开始,建材需求量非常大,公路不发达很多建材必须通过水路运到深圳,船运变得很抢手。1980年夏天,邓志标决定投资20多万元,购买两艘货船专门搞运输,这个想法一出就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
记者:运输船主要做什么生意?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帮人家拉货,拉砖,建房子那种砖,拉碎石。
最初,邓志标只是带领村民给来深圳做建材生意的人,从东莞、中山等地运砖块和石料赚取运费。干了半月,邓志标逐渐摸清了砖块和石料的经销途径和利润空间,于是带领村民专门做起了砖块和石料生意。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这个砖我们买回来是几分钱一块,到这里卖0.1元、0.11元,碎石讲立方是几十元钱一立方。
1个月以后,邓志标又发现船运根本不能满足深圳对建材的需要,又投资20多万元购买旧汽车,成立汽车运输队,让一个叫吴惠权的人当队长。
记者:有多少辆车?
股份公司董事长吴惠权:车队当时大概有8辆车。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8吨跟12吨那种车,现在叫泥头车以前叫翻斗车。
村里的推土机司机吴耀辉,顺利成章进了汽车运输队。吴耀辉高中毕业结交面广,吴惠权特意安排他做机动司机,主要负责跑业务。
当时汽车运输队以运沙子为主,沙子来源于渔民村附近的深圳河。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我们用抽水一样的抽沙船把沙子抽上来,自己又拉出去找经纪人,帮我们推销,当时好像2元钱一立方请人抽上来。
记者:卖给建筑工地呢?
吴耀辉:十二三元钱一立方。
吴耀辉回忆说,销售一立方沙子至少有10元钱利润,为了挣钱大家都憋足了劲,汽车运输队经常通宵干活。
股份公司董事长吴惠权:在深圳大建设的时候,整个深圳有百分之七八十是我们运沙子、运砖给他们的。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比如说国贸、国商、亚洲大酒店,包括深圳体育场都是我们供应的沙子。
当时渔民村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到了年底分钱。吴耀辉两个哥哥和妹妹在香港,姐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父母和他三个劳力,即便这样1981年他们家还是分到1万多元。
记者:那时候就成了万元户?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就是万元户了。
记者:万元户村里面多吗?
吴耀辉:基本上都是万元户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甘萍萍:万元户,两夫妇加起来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所以我们很早,应该我们是1981年已经实现了万元户村了。
1981年6月29号,南方日报转载了一篇新华社记者,题为《去年我国涌现一大批富县、富队》的报道,报道中说:“广东省深圳市渔民村是1980年我国社员集体分配水平最高的队。”
有了钱,村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为了防止乱搭乱建,1981年秋天,村里按照一对夫妇一套住房的标准,每套投资2万多元,集体出钱,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村民建新房。在村民的期盼中,1982年年初,33套,每套130多个平方的米色别墅式两层小洋楼建成。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抽签分房,抽签以后建筑款从分红里面抵扣。
到1984年,渔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了100万元。村民利用棚屋养鸡养鸭,每户一年增收1万多元,渔民村成了特区发展的一张成绩单。
1984年1月25日一早,渔民村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说有中央首长要来视察,全村顿时紧张起来,村长邓志标一大早就被叫到了村委会。中午12点,邓志标发现远远的有一对汽车驶来,大家赶紧过去迎接。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我一看,邓伯伯来了,我非常感动。
邓志标说,这一幕他一辈子都不会忘。当时中间一辆中巴车门打开后,第一个出来的是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和蔼可亲,他的心却砰砰直跳很激动。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领导下车,我们的村长和书记才知道是邓小平来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作为我们一介平民,中央最高领导人来看我们了,你说激动不激动?我一激动鼻子一酸,眼泪流下来了。
邓志标珍藏着一张照片,他把这张照片视若珍宝,虽然般过好几次家,但是照片依然完好如初。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这张照片,我从小平同志来渔民村走了以后,过了一个多月,我托人从外面找回来的。
记者:哪一个是您呢?
邓志标:这个。
记者:这是您,这个照片我看你保存得很好。
邓志标:我还过了胶。
邓志标:我将来留给我的子孙。
记者:留给子孙的照片。
邓志标:还教育他们我曾经见过邓小平,邓小平同我握过手。
当天邓志标等人陪同邓小平参观了渔民村村委会、村文化活动室,又到村里转了一圈。当看到一座座村民的小楼后,邓小平说,能不能到村民家里看看。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最后就走进了我大伯的家里。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由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向他汇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渔民村的变化。
村支书吴柏森带邓小平看了家里楼上楼下时尚的家用电器和家具,还告诉邓小平,自己每月收入500多元。邓小平听了说:“比我的工资还高嘛!”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他对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说:“你们现在有钱了都好了,家里什么都有了,还有什么要求没有”?他问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说:“要求不敢了,只是我有点怕”。小平同志说你怕什么?我怕党的政策会变。
吴柏森为什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吴柏森已经去世,侄子吴颂球讲述了当时伯父的复杂心情。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有点担心的表情,因为他问到政策会不会变,因为生活逐步改善,怕政策改变。
邓小平听了吴柏森的突然发问,回答的却很幽默。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小平同志笑起来了,哈哈哈的笑起来了,他说:“党的政策肯定会变,只能向好的方面变,不会向坏的方面变”。他说了这句话以后,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所以他非常开心跟我们讲,你们不用怕,好好读书,以后就有大的发展。
后来吴柏森的侄子吴颂球考上中山大学,成了渔民村第一个大学生。
去渔民村是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的一部分。此时的深圳已经由原先2万人的边陲小镇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工农业总产值4年增长了10倍,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初见轮廓。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当时邓小平来了以后,报纸登了一下渔民村这里,好多其它省的都来这里参观,说改革开放第一个万元户村。
一时间,渔民村成了全国劳动致富的典范,邓小平的到来也让这里的人进一步放开了手脚。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小平同志来渔民村,所以渔民村的知名度比较好,香港的人要来投资要来搞来料加工厂,他指定要来渔民村。
当时深圳特区外商投资中港资占到70%以上,使深圳城市化快速发展,渔民村能养鱼的水面越来越少,货运生意竞争也很大,香港人的要求无疑成了渔民村向工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
1985年,邓志标组织村民盖了一栋工业大厦,给外商提供厂房,介绍劳务,办理在内地办厂的一切事务,以投资方的形式先后吸引7个香港人来村里合办小型加工厂。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有一个搞表带,有一个搞手袋,有一个搞服装。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从企业从法律上说,我们双方都是投资者。
这个叫刘起棠的香港人是最早一批与渔民村合办工厂的,一见记者,刘起棠就很热情的介绍起,他们用罗布红麻纤维制作的新款服装。
刘起棠:这件衣服卖2380元钱,短袖的,而且是铁价不让。
刘起棠来渔民村合办服装加工厂,看重的是这里离香港近进购辅料方便,还有充足的劳动力。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效益我们是分享的,一句通俗的话就是水涨船高,花田公司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股东的收入。
与香港人合办工厂,成了渔民村增收的一个途径,村民即是股东也可以参加劳动领工资,收入越来越高。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根据个人的持股量,2万左右,就是每个股东的年分红,平时他们还享受一些老人的补助,生活补贴。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那个时候就不是万元户是万元人了。
1989年,渔民村第一个大学生吴颂球毕业,他放弃了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作为村里引进的人才回村工作。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回来以后就被安排到工厂做厂长,工作主要是协作外商办理一些与政府有关系的工作,帮助他们方便他们投资。
然而,工作不久吴颂球就陷入一场“深圳姓资姓社”的思想漩涡之中。因为当时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中国社会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国内物价上涨幅度过高,不少人开始担心改革开放和特区的政策。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当时担心,就怕政策变回原来的样子,怕家里的资产被没收。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耀辉:听到有些人讲深圳是姓社还是姓资。
当时吴颂球已经当了一年多时间厂长,整天与香港人打交道,在企业拿工资还分红收入比较高,所以更担心。就在渔民村人,深圳人在期待一个说法以正视听的时候。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再次乘专列抵达深圳。已经88岁的邓小平一到宾馆,就从房间出来,急着要看一看深圳有什么变化。
邓小平: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动摇不得,要继续发展,要使人民生活继续提高,他才会相信你,才会拥护你。
邓小平第二次南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第二次他南巡的时候没有来我们村,他就说坚持100年不动摇,那句话是我们印象最深的,100年不动摇我们绝对不怕了。
1992年,深圳迎来大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这一年深圳市进行农村城市化改造,渔民村人一夜之间成了城市居民。1992年11月28日,渔民村改制成“深圳市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之一,实现了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的转变,人们对邓志标的称呼也变了,叫他总经理。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把渔民村的所有资产都重新评估,评估了以后,把评估出来那个数字就做股。
当时渔民村总资产800多万元,包括一些厂房、小型加工厂和村里对外出租的物业及运输工具。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民吴颂球:51%是集体的然后49%就是按照股,不管年龄大小都是同等的,前提是你参加了工作才有。
全村拥有股东资格的有90多人,吴颂球分到310股。第二年,吴颂球就领到了股份制以后第一次分红1万多元。
深圳的发展速度很快,上世纪90年代,各地聚集深圳的外来人口超过百万,到渔民村租房的人络绎不绝,村民为了增加房租收入,两层楼的基础加盖成五六层的出租屋,住户之间不是不见天,就是一线天的握手楼、亲嘴楼、拥抱楼。村里治安、消防隐患重重,渔民村变成了脏、乱、差的城中村典型。
物业公司副总经理段成文:连续多年都发生餐厅油烟着火。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你像这个样子怎么进救护车,刚好一个人跑过去。
就在此时,深圳市要建园林式、花园式国际大都市,旧城旧村成了困扰特区发展的难题。2000年,罗湖区把渔民村旧村改造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准备把渔民村打造成深圳市核心城区的精品住宅小区。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当时开很多会,搞这个旧城改造,每次都要我参加,因为我说一句话好过他们说十句。
那么,旧村究竟该怎么改造呢?当时邓志标和渔丰公司董事长吴惠权等人与村民反复商量,最后决定自筹资金1亿多元,把旧村房子全部拆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重建渔民新村。
2001年8月1日,在一场大雨中,渔民村旧村改造开始,从此拉开了深圳市旧村改造的序幕。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为深圳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示范市做出渔民村应有的贡献。
股份公司董事长吴惠权:有一些是危房,不通过改造太乱太臭了,如果人家来到深圳还有这些村,跟我们深圳经济特区不吻合。
三年后,改造后的渔民村成了一个“花园式”的住宅小区,有11栋12层的住宅楼和1栋20层的综合楼。2004年8月,1360套单元房,通过抽签分到业主手中,像邓志标这样的老渔民每户分到30多套总面积1320平米的新房。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它的格局是这里一户,这里一户,这里一户,是三户。
不同朝向、不同位置,租金肯定不同,房主自己定价容易产生矛盾。邓志标等人想了一个办法,成立物业公司让吴颂球当总经理,由物业公司定租金数额统一收取租金,扣除银行贷款后再返还给村民。
物业公司副总经理段成文:现在我们的出租率一直保持在100%。
物业公司员工邓国华:建成到现在差不多有4年了,是零案件发生。
生在80后,大学毕业就回村工作的邓国华告诉记者,因为渔民新村文化、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居住环境好,所以吸引了6000多人长期居住,其中香港人占三分之一。
记者:怎么想着在这个地方住呢?
租房户屠中天:这个地方好啊。
租房户陈铃:治安好,不杂乱,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夜生活,我觉得挺好。
租房户谢月媚:有个小公园小孩玩的很舒服,上班离关口也比较近。
2008年渔民村集体资产已经有1.9亿元。靠出租房屋,一户老渔民家庭每月收入3万多元,年底还有股份分红,一年收入30多万元。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我们从建到建好落成,一栋业主的投资超过350万元,那么现在的楼值多少钱呢,根据市场初步估计肯定超过上千万。
深圳市罗湖区原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现在我想这些就靠党的政策,靠邓小平,因为有邓小平和党的政策的允许,我们才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