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从农民的视角看农村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村庄这一农村社会最基本单位发生急剧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渗透到中国村庄的角角落落,改变着村庄的方方面面。转型时期现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必然造成农村的一些优良的乡风民俗在逐渐淡化或弱化,而新的、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规范体系还未形成,农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文化层面上,伴随新的文化理念形成的同时,却出现了诸如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念差异、是非观念模糊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急需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建立新的社会规范体系。只有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才能保证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农家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户的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已经由单纯的物质需求满足向精神需求满足过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如何加强对中国农村文化市场的引导,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完善农村文化市场,有利于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繁荣农村文化艺术,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正符合中央提出的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正如该书的序中所言: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和文化大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精华,具有历史的穿越性、形式的时代性和内涵的包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历久弥新。农村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传承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明显落后于城市文化建设,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也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各地在村建设中也普遍存在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和重提高农村生产力、轻提升农村文化力等问题,农村还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深入研究文化发展与“三农”发展的内在的关联性和规律性,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本书在研究内容上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进行多方位拓展,研究方法上以实证分析与理论演绎相结合,综合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300余个观察村的数据资料、鄂晋鲁苏4省17县24村10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上海市农调队组织的1446个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山西省襄垣县的农村节日文化资料和山西省500户有关家乡归属感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对我国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活动领域的文化行为以及农民文化理念的变化、农村文化的兴衰等作了系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几十年农村文化变革的历史画卷。本书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农民物质生活变迁,农民精神生活变迁,农民传统价值观的变化,农民新型价值观形成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演进和发展历程,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本书作者之一史清华教授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的研究,尤其在有关农户经济与农户行为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本书也是他在三农研究领域的开拓。农户行为和农村文化也具有天然的联系,从农户的角度研究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节日文化、传统价值观和新型价值观颇有新意。但从更高的要求看,本书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缺憾,譬如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角度,对农村文化的分类缺少系统的论述分析,特别是对农村文化中的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方面缺乏资料分析,对农业文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意义涉及的较少等。即便如此,本书仍不失为深入剖析当代农村文化历史变革的优秀佳作,填补了从农户角度研究农村文化的空白。本书对于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缺失 相结合 发展现代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