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双峰县印塘乡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双峰县印塘乡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县城仅6公里,总面积89平方公里,辖7个责任区,47个行政村,5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万人。近年来,印塘乡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科学谋划,点面结合,全面统筹,扎实推进村建设,辖区内处处呈现风光旖旎、仟陌相连、农业发达、工业崛起、干群融洽的良好氛围。上年度,印塘乡农业总产值达3.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2.75亿元,比三年前分别增长72%、389%。

  1.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印塘乡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印塘乡通过抓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结构逐步向效益型农业转变,全乡常年种植水稻6.7万亩以上,种植玉米1.2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24426.5吨以上。在养殖业方面,永兴外贸猪场发展壮大,年出栏猪12000头,以此为龙头,牲猪生产发展迅速,全乡常年出栏牲猪在6.2万头以上。在特种养殖方面,文凤禽业生态养殖基地在双峰排名首位,现存栏种鸡6万羽,铁马山的湘中黑牛养殖基地、仙神寨的野猪养殖基地均供销两旺,在整个娄底都有名气。印塘乡有油茶林近2万亩,近年来完成3000亩油茶林的低改,新造1000亩,省市县领导多次莅临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2.特色新村不断涌现,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印塘乡党委政府坚持以村建设为主导,不断加大了 村建设投入,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规划建设了一批别具特色的新村。铁马山村通过村建设,以蔬菜、食用菌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其中建立的500亩大棚蔬菜基地和辣椒基地,每亩创利8000多元,成为娄底闻名的“蔬菜生产”村。花家、进前等村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开发经果林,成片种植李树、杨梅1200亩,因土质特殊,形成独具风味的“花家李”,一到收获季节,果品供不应求,林果收入逐步成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岳家村在兴建文凤禽业生态养殖基地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养殖的积极性,目前每年向社会出售商品鸡100万羽,创产值2000万元,纯收入600万元。

  3.惠农建设卓有成效,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印塘乡党委政府立足村建设, 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力度,市县国土、交通、建设、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大各种项目资金的倾斜力度,全力扶持了印塘村建设工程。几年来,该乡相继硬化新四公路、岳湄公路、金金公路等主干道和各村公路,完成印塘中学寄宿部、东风学校、岳家学校、中心小学、光明小学的改造;投入近2000万元,修建高标准混凝土山塘385口,高标准渠道180公里,新建山塘51口,新筑河坝7处,低产田改造5068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平方公里,改造农用电排45处,完成各类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近4000处。饮水安全,交通畅通,电力保障,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4.公共事业加快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农村公共事业是全力贯彻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基石,印塘乡党委政府始终将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中心责任,农村公共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全面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投入资金     余万元实施了村级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和移民扶持等工作。累计发放五保资金205万元,低保资金523万元,加大了社保费征缴力度,全力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二是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新建或修缮了中心卫生室和各村村级卫生室,配备相关医疗设备,对全乡农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三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所有学生免收书费、学杂费,对贫困生继续实行“两免一补”,中小学生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全面提高。四是加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乡村乐队、腰鼓队、露天舞会常年开展各种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5.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民主法制迈出新步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基地 油茶 强化 建设工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