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思索


4、这个模式,十分重视村民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人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人的素质对生产力的水平、质量和发展速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政治、学 文化、学科技、学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把提高村民的全面素质作为建设和谐村的重要目标来抓,是非常正确的。人的全面素质应该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 和心理素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是最基本的工作,重视教育,投资建立学校,开办村民“读书室”。文化知识是基础知识,有了文化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技 术,掌握生存的本领和致富的能力;人之为人,重要的是要有道德,开办了道德伦理和法律知识培训班,还开展“五好家庭学生评选活动、知识竞赛以及文娱体育活 动,通过多种形式来培养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使全体村民成为有道德的、守法的、文明的人。心理素质应该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 对于外部环境所强制给予的种种挑战和压力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市场经济是动态的、挑战性的、竞争型的经济,商场是大海,在大海中游泳,没有不遇上风浪 的。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求发展、求富裕,一定是有风险,所以一定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就是一个坚强的人。  在培养村民的全面素质 时,还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儒家把“仁、智、勇”看成是天下三种最根本的道德。仁者,爱人,属于道德素质范畴;智,智慧,属于文化素质范畴;勇,战 胜自我和一切困难,属于心理素质范畴。人的全面素质,也可以说是应该具有“仁、智、勇”这“天下之三达德”。也就是说,有仁爱之心的、有智慧的、能战胜一 切困难的人,也是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只要村民的素质提高了,建设和谐村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5、这个模式,有一个雄伟的远大目标。树立彻底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个村民居住环境优美,村容村貌好的生态文 明村,逐渐实现农村城镇化。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在10%以下,我国高达80%。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必须要实现农村城镇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由之路。我国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不要简单重复西方的老路。我国幅员广大,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因 而不同地域、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也应该是不同的。对于城镇化的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首先要作好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规划十分重要,中 小城镇(市)建设的规划必须科学化,首先是环境的选择(其中包括山、水、风向以及交通等)、生态建设、给水排水、电力和交通设施、商场的配置以及学校、幼 儿园、图书馆等等,都应该作好科学的规划,切忌小农经济似的建设。四川的“农家乐”特别发达,成都以及它的中小城市的周边,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农家乐”, 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收入,但是没有有组织的规划,硬件建设十分杂乱。如果以战略的眼光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的规划,四川的农家乐很有发展前途,它的发展也应 该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使它兼有城镇和农村的特点,这样可以使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互动、交融,在改造农村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他山之 石,可以攻玉”,外地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亦可以借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备 条件。这三大差别的消灭,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得以高度的发展。“固本强基工程”实行“三化并举”,村民一步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城镇化的实现, 为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乃至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建设文明的、和谐的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 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实所需要,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当今各国社会、世界都充满着矛盾、斗争、暴力,以至战争,世界极不和谐,为何只有中国提出建构和谐社 会、和谐世界?西方文化强调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中国文化则是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与合一。儒家用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 问题,十分重视“和为贵”的思想,以建立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为目标。因此,我们在建设和谐村时,应该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其精华,吸取儒家和谐文化的 基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核心 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