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海西州在村新牧区建设实践探索中,在全省率先提出“村企共建”建设村新牧区的模式,走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村新牧区建设之路。这一模式在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后,取得了初步成功,对推动全州统筹城乡一体化深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海西州开展“村企共建”村的实践成就
海西积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实现“在全省推进村建设上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村 建设,并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村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闯出了一条适合海西村建设之路。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第一轮企村共建社会主义村活动,共 安排123家企业与218个村结成共建对子,其中119家企业与210个村社签订共建协议。2010年10月,为进一步提高企村共建质量,扩大共建成果, 在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安排州内100家实力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与102个重点村结对,以一企一村为主要形式开展第二轮“百企联百 村”共建村活动。并确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州村企合作项目达到300个,合作资金5000万元,安置劳动力3000人,把102 个结对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村新牧区典范。
(一)在实践中形成了“村企共建”村的多种形式
在村企共建实践中,海西各地各企业各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探索出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关系,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形成了互利合作型、参股共赢型、特色农牧业带动型、智力帮扶型、公益捐助型等多种形式,促进了海西村新牧区发展。
(二)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村企共建”村的工作机制
建立了村企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牵头单位、联系协调单位、企业、村“两委”班子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了解掌
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共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村企共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企业共建联络员制度,参与结对共建的企业党组织选派联络 员,由结对村与企业共建联络员加强联系与衔接,及时交流工作情况,加大协作力度;建立共建考评激励制度,把“百企联百村”共建工作列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评标准,定期进行绩效考评,对在共建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建立监督制度,明确 由村新牧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作用,确保“百企联百村”共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共建成效明显,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切实带动了农牧区各项事业发展,提高了共建村的综合功能。共建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智力支持、资金投人直接促进村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 展;切实促进了农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企村共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广大农牧区带来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发展要素,也带来了企业先进经营理念、管 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同时也引发了农牧民思想观念的变革,增强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牧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并通过环境整治、文化 体育等联谊活动共同构建文明和谐新风,营建了农牧区新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创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企村共建中,企业和结对村在上级党委的指 导下打破行业界限,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新模式,成立联合党支部,统一领导,形成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共同富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第一,使企业的 优秀人才加盟村“两委”班子,把企业的先进文化、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引人农牧区,带动了农牧区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促进了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使企地关系更 加密切;第二,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职能作用,帮助企业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全体党员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 切实发挥;第三,帮助企业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提高了企业党建水平,使企业在党员发展培养、党性知识学习和活动组织方面更为规范,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有效 整合了基层党建工作资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4-05/10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