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从贫困小山村到新农村社区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7日电 题:从贫困小山村到村社区━━河南辉县市裴寨村的变迁之路

    新华社记者刘雅鸣 李亚楠

    已经住进“小洋楼”的河南辉县市裴寨新村居民又迎来一桩喜事。一座投资7000余万元的水库于日前开工建设,这不仅将彻底结束该村村民“望天收”的历史,也将解决周边5000余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惠及1万多口人。

    这座水库由全国人大代表、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带领裴寨新村自发投资建设。短短几年间,裴春亮带领家乡的乡亲们,把一个太行山区的贫困小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村建设示范村,村民们不仅住上“小洋楼”,而且走上了“致富路”。

  荒山秃岭变社区 村民实现安居梦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东部山岭上有一片农村小区特别引人注目,160多套排列整齐的连体式两层深红色小楼很是显眼。这个设计独特的村民小区除了村民住宅,还同时配套建起了卫生所、幼儿园、超市、体育场及休闲绿地等。

    记者走进其中一户,屋内电器齐备,装修现代。户主裴玉河说,上下两层共200多平方米,全家人根本住不完。和原来的土坯房相比,真是天上地下。最关键的是住进来不用花一分钱。

    这个独特的小区就是远近闻名的裴寨新村,由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万元兴建。40岁的裴春亮是裴寨村人,幼时家境贫寒,几乎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在家庭遇到种种不幸时,乡亲们帮助他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裴春亮从修电器、开饭店起步,后来又开矿、做贸易,如今已成为集酒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水泥生产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

    怀着朴素的报恩思想,富裕起来的裴春亮不忘反哺故里,不断帮助村里解决各种困难。2005年,为了实现村民们安居乐业的梦想,他做出了个人出资为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建座楼房的决定。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裴寨新村选址在村南边的荒山岭上,不占用一亩耕地。从2006年起,他们推平荒山头,启动了裴寨新村建设。2008年12月,全村153户村民告别土坯房,全部搬进了“小洋楼”。

    目前,紧挨着这个小区,又有几十栋同样的连体小楼拔地而起,这是正在建设之中的裴寨社区。据裴春亮介绍,辉县市将裴寨新村作为村建设的样板,正在兴建以裴寨新村为依托,包括周边11个行政村的裴寨社区。

    裴寨社区借鉴了裴寨新村的成功经验,把荒山秃岭挖平作为社区建设用地,不但没有占用一分现有耕地,而且还将把搬迁后的老村宅基地全部变为耕地。预计裴寨社区建成后,将有1万多人搬迁进来。

    农工商全面发展 社区人人有“乐业”

    “住上了新房子,还得让村民个个有活干,大家都有钱赚。这样,长久的日子才有保障。”为此,裴春亮多方筹资建起了日生产能力4500吨的春江水泥有限公司,裴寨村民除人人参股外,还吸纳了200多名村民就业。

    2010年3月,裴寨老村的整体拆迁改造全面展开,不到3个月时间,不仅拆完了老村的所有房屋,而且还把村庄周围的沟渠填埋起来,总共增加了600多亩土地。

    如何在土地上做好文章?经过多方考察,裴春亮决定发展温室大棚。他说:“只种小麦玉米没有多大的发头,必须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巨大的效能。”

    为了引领群众发展大棚,裴寨社区党总支对农户实行低价承包,还组建了食用菌蔬菜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原材料、协调贷款、提供技术支持,聘请农业专家来村里讲课等。

    党员干部还每人拿出几千元购买了水管和电缆,裴春亮个人出资860万元建设了5000立方米的山顶蓄水池,铺设管道11公里,解决了裴寨村的用水难问题,为发展温室大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裴寨新村已有5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承包,50户村民开始步入科技兴农的道路。根据规划,未来以裴寨村为中心,将形成5000多亩高效农业种植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耕地 土地 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