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西部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富裕起来




  课题组分析发现,虽然四川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达到229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6%,但该比重处于下降态势。其中,种植业收入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比重仍超过50%,高于林业、牧业、渔业收入之和。

  张凡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涂山乡,他2008年到天津一家轮胎厂打工,现在已经是小组组长了。“我现在每月有2800元工资,住宿不用花钱,等挣得再多点,向亲戚朋友借些钱,就可以在天津买房子了。”记者问:将来回家乡吗?他摇了摇头。

  近几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家庭纯收入的比重迅速增加,有效拉动了农民家庭纯收入增长。

  据统计,2010年四川省农民工资性收入225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虽略低于家庭经营性收入,但对增收的贡献率高达64.5%,远高于家庭经 营性收入32.4%的贡献率。农民家庭收入正在发生着由经营性收入单核主导逐渐转变为种植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双核主导的结构性变化。

  “虽然当前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增长较快,但是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频繁和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宏观形势下,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未来增长空间可能有所萎缩,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现在农村已经很难看到青壮年了,大部分是老人、女人和孩子。”回四川老家南充过年的王夕告诉本报记者。

  据300名农户问卷显示,90%的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外务工,中老年、女性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主体,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成为常态。而农业劳动 力素质下降也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中老年和女性劳动力成为农业技术培训会的主要学员,对农业关键性技术的掌握存在较大难度,在对农业新品种、新技 术的运用过程中比较消极和保守。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城乡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还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之上。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过快,转移劳动力结构偏向于青壮年,使得局部地区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和结构性短缺。”郭晓鸣对此不无担忧。

  与此同时,农业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农业经营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农民传统增收空间却因此受到挤压。其中,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畜牧业的规模化过程中,由于进入的投资门槛过高,农民往往被排除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之外。”郭晓鸣对记者说。

  以家庭经营为载体,构建“小农户、大产业”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广大西部地区,除了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之外,还须合理调整和完善农业发展模式,推进配套政策改革及时跟进。

  郭晓鸣建议,在改造传统农业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社等机制设计,有效构建“小农户、大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小农户间的联合形成适度的产业规模,逐渐将小农户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农户,从而实现以农户家庭为基础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

  在四川、陕西、宁夏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产一些品质较好的农产品,但离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经营的标准还远远不够,在全国知名的区域性品牌也并不多见。

  “要加强对普通农户的扶持,给予资金、技术等更多支持,通过农超对接等方式帮助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区域性品牌和申报地理 保护标志,由合作社按照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规范进行生产管理,资助其申报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郭晓鸣说,挖掘种植业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巨大潜力, 通过项目引领和基地打造,率先推动和支持种植业经营发展机制创新。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公司和大户经营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政府扶持种植业应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公司和大户作 为产业链的龙头负责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和销售,合作社负责公司与农户的沟通协调,与公司一起为农户提供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产 品检测等服务,农户则直接负责生产和交售农产品。”郭晓鸣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樱桃 农业发展 蔬菜 农民人均纯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