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百企联村”助推衡阳新农村建设


自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围绕“项目对接、产业带动、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总目标,衡阳市“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助力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村建设。

目前,共有245家非公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602个行政村的256个项目对接。其中,种植业项目112个,养殖业项目54个,农产品加工及旅游项目90个;投入资金2.2亿元支援农村修建学校、公路、水渠、卫生所等社会公益与基础建设项目90个;转移安排就业10万余人。参与“村企对接”的非公企业总产值得到快速增长,5年达62.4亿元,对接项目入库总税额2.98亿元。

加强领导,多方联动,强力推动活动开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高规格组建“百企联村”活动领导小组,明确统战部和工商联为牵头组织单位,市财政局、经信委等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各职能部门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大力推进活动开展。

一是智囊部门推动。组建由南华大学、市人事局、市环境生物学院、市工学院、市农业局等单位相关技术专家30余人的“百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顾问团,采取专职、兼职、项目攻关等方式,为“村企对接”项目提供智力支持,解决“百企联村”活动的技术难题。同时,根据需求,聘请专家为企业开展技术推广、信息、培训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提高对接企业的农业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

二是政府部门联动。农业部门扶持8个联村企业列入省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对联村企业实行对口优惠政策扶持;劳动部门从再就业和农民工培训经费中予以支持配合开展“万名招工扶贫光彩大行动”活动;税务、财政、国土等对“村企对接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惠政策。

三是金融部门互动。先后与市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担保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互动,为“对接项目”优先提供资金支持。5年来,联合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组成调研考察组46个,对680多家企业的“村企合作项目”进行调研和考察,经多层筛选,为310个“村企对接项目”的企业发放贷款近30亿元。

精心组织,有效组合,全力推动对接项目。

一是产业对接。将县市区传统产业与民营企业优势产业对接,扩大规模,培育龙头产业,打造品牌。如木梳制造是衡阳县洪市镇、金兰镇、金溪镇等乡镇的传统产业,但处于小作坊生产,难成规模。天天见梳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梳篦生产企业,通过精心组织,促成天天见公司与衡阳县洪市镇、库宗乡等乡镇对接,对接村为企业提供木梳原材料及粗胚,企业再进行再加工,目前,天天见公司每年消耗20万吨木材和2万吨竹子原材料中有50%以上来自该村,既做大做强了产业,又带动对接乡镇经济发展。

二是资源对接。对技术、资金等有优势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与一些有优势资源,且地处偏僻、基础条件较差的乡镇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力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石鼓区枫梅村、友谊村地下盐资源丰富,引进新澧化工企业开发地下盐资源,成为本市重点民营企业,同时又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乡情对接。通过乡情、亲情联谊,将在外地创业的企业家与原籍所在村对接,实现土地流转、农产品产业化、对接项目规模化。

四是属地对接。引导在乡镇的民营企业家与所在地村实现对接,既可帮助村民致富,又可以改善企业周边环境面貌,使企业与村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如常宁亲青农场座落邺南村,公司有加工、冷藏农产品优势,在当地种植美国红提500亩,甜玉米500亩,就地加工,并通过物流链销售到市场,有力推动当地村民致富。

引导进入,土地流转,拓展“百企联村”发展空间。

我市立足农业大市实际,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有偿转包、业主租赁、土地入股、土地互换等土地流转形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拓展“百企联村”活动的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建立了2个示范片、26个示范项目,涉及24个乡、37个村、352个组、6401户农户,流转土地31056亩,其中山地18948亩,旱地1222亩,水田10491亩,鱼塘395亩,实现产值10180万元,实现利税888万元。如我市玉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达10084.7亩,其中荒山9000亩,现已将5000余亩荒山开发成标准化的果园梯田,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签订协议,确保前期资金、专用肥料、专用农药品、专利技术服务到位,保证三年挂果且产品的收购销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民收入 人居环境 精心组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