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满目繁荣聚蒸湘,山川尽是丰收景。让人深切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活力,但让30万蒸湘人民感受更深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说起“阳光工程”,家住区呆鹰岭镇高岭村付皂组的黄奇志言语间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以前没什么手艺,出去打工挣不了几个钱,自从参加区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班,学了农机保养、农业机械法律法规及经营管理等知识,办起了这个农机维修部,一年能挣好些钱呢!”
近年来,我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量农民工返乡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不利影响,印发了《蒸湘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副区长陈硕果为组长、区财政局、区农办、区水利农机局、区能源办、区畜牧水产局为成员单位的区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阳光工作具体实施,积极调整阳光工程培训重点和就业方向,把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增收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区阳光工程共培训400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50人,农作专业化防治员50人,蔬菜园艺工50人,地方特色农民10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50人,农机操作和维修员50人,沼气工50人。通过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张贴印发公告、招生简章1500份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深入了解了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培训岗位、时间、财政补贴标准等相关信息,提高了农民朋友参训的积极性,阳光工程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村建设的人才支撑作用凸现!
在严格坚持“三堂课”制度的同时,实行三结合,即长、中、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下沉培训相结合。让学员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试就会,使参训农民学员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在培训方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滚动式教学,农民学员随到随学。上期学不会,下期可以接着学,直到学会为止;师徒式教学,对实践操作较强的专业,基地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任教,采取手把手、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员在学习期间学得一技之长;下沉培训,为了方便农民培训,把培训课堂搬到乡镇,深受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结合区雨母山乡雨母村当地水产养殖发展实际,区农办今年下乡到村、组上水产养殖技术课5次,参加人员达400人次,印发水产养殖技术资料300份,组织雨母山乡雨母村村干部和养殖专业户15人到郴州市资兴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基地参观,学习当地先进的养殖经验和技术,并从外省、市和本地引进新品种主要有麦瑞加拉鲮、淡水白鲳、湘云鲫、建鲤、南方大口鲶等,调运新品种苗种数量600万尾,全区新品种放养面积达7200亩,占全区总放养水面的60%。今年在雨母山乡、呆鹰岭镇建立水产科技养殖示范户15户,兴建水产规模养殖示范基地2个,养殖示范户和养殖基地养殖水面达1800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5%。通过养殖培训、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的水产养殖生产,极大地推动了全区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技能。
如今,在蒸湘的农村,如果你徜徉在宽敞的公路上,享受着清新空气、沐浴着明媚阳光,发现了现代化的厂房,完全不必惊讶,因为这就是盘“活”了的农村、转变中的农民,广大农民正沐浴着“阳光”,昂首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1-10-19/10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