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河南林州:全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林州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43个行政村,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耕地面积80多万亩。近年来,林州市按照河南省《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创新机制,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林州市启动示范村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3个、林州市级示范村51个。

  破解四个难题,提高决策凝聚力

村建设开展以来,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情况下,林州市通过长期探索,不断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破解“建设什么、怎样建设、钱从哪里来、建成后如何管理运营”四大难题,围绕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村集体发展壮大三个目标,探索建立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模式和途径,形成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从2010年起,林州市成立了村建设指挥部,全市上下广泛动员,凝聚合力,按照“典型引导、整村实施、连线扩面、板块推进”的思路,以“扩城缩农、城进农退、进城上楼建社区”为特征,进行了一场以示范村建设为主的城乡社会深刻变革。

  修编四类规划,提高建设科学性

林州市坚持规划先行,努力实现了“四个集中”,即人口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产业集聚区集中。从2010年起,林州市城市规划区和小城镇规划区内停止一家一户供地,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审批,倡导城乡居民住宅建设向多层、高层方向发展。编写了《林州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并且制订了《林州市2006-2020年社会主义村建设规划纲要》,分启动示范、整体推进、攻坚提升三个阶段有序推进。确定了工业聚集型、城乡一体型两个示范区,并确定姚村镇为整体推进示范镇,制定了分年度建设规划。按照以上四类规划,未来十年林州市将整体划分为6个片区,原来的543个行政村将合并为200个左右的新型农村社区。

  发展三次产业,提高增长支撑点

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农业、建筑、旅游等各项产业协调发展,为村建设夯实根基、强化支撑。突出工业主导产业,形成了钢铁、汽配、铝电、煤机、新能源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工业占GDP比重超过6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工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1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8万户。各示范村都有支柱产业,家家有增收渠道。龙山街道西街示范村依托毗邻市区、交通便利等优势,规划建设长途客运、物流、汽贸中心和建材市场,可容纳6000-8000个商户,解决3万-5万人就业,村民还可享受10-20平方米的商业铺面房,用于经商和出租,实现“家家有楼住,户户有商铺,人人有收入”的目标。

 转移万名劳力,提高农民就业率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收之源。林州市在村示范村建设中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突出位置,组织引导进城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事第三产业,吸纳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目前,累计有1543家用工单位提供餐饮服务、纺织服装、建筑加工等就业岗位1.3万个,全市工业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8万余人,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16万人。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有条件的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示范村就业落户9万人,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人口15.8万人,城镇化率达39.7%。

  建设千个项目,提高消费期望值

目前,林州市处于新一轮建房高峰期,70%以上城乡居民有意愿、有能力开展住房等消费。各级党委政府以负责任的姿态正视群众需求,以有所作为的热情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据测算,平均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300万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约200万元。林州市年内建设54个社区,建设项目1200多个,将投入2.7亿元,预计容纳1万户,新增城镇人口每户建房、装修等平均支出约15万-20万元,共可拉动消费投资15亿-20亿元,起到1:7的投资拉动效果。同时,示范村项目建设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工就业,对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激发农村内生动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 项目建设 工作重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