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山东莱芜市:走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之路


  目前,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务院制定出一系列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市、区)积极探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路径,莱芜市作为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以“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两股两建和四个体系”为支撑的“共享型融合发展模式”值得研究。总结莱芜经验,不仅对今后莱芜实现加速转型、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莱芜市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构建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以“镇村自主创业”和“农业产业化”为标志的初步探索阶段(2003年至2006年)。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莱芜市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大力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水平,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继续落实“大户承包”、“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加快荒山绿化,大力发展林果生产;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客车、通广播电视和通自来水工程;加强农村公共事业、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建设,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两股两建”为标志的重点改革时期(2007年至2010年)。2007年,莱芜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2008年初,制定实施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把全市224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统筹考虑,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三个集中”,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经营方式、行政管理体制“六项改革”。2008年10月,莱芜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2009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复了莱芜市的试点方案,将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四个一体化”调整为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服务“六个一体化”,并提出把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作为全市工作的主线,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理念,实施城镇化与村建设“双轮驱动”。

  以“保障民生、融合共享”为标志的全面推进新时期。“十二五”时期,莱芜市将进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质量、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全面转型: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转型。2011年,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提出从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两股两建”

  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近两年,莱芜市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两股两建”为核心,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初步构建起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两股”,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用股权参与合作经济组织,按股获得收益。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5.6万亩农地完成股权化改造。二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农龄等因素,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量化到人,股随人走。2010年底,56个集体资产较多的村已基本完成股份化改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措施 土地 绿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