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发展休闲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编者按 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可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居民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福建、江苏、湖南三省发展休闲农业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福建省: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福建省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注重把休闲农业与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环境的有效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福建省上杭县五龙村邻近上杭古田会址,从2006年起五龙村开始发展休闲农业,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建设了民俗广场、客家客栈和红军客栈,村民们开发了打糍粑、跳节节高舞、唱红色歌曲等特色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示范点。

  通过参与旅游服务、直销农副产品、开办“农家乐”等方式,五龙村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在全村经营总收入中,旅游收入占到了80%。2010年,全村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家乐示范户每月实现纯收入6000元。

  和五龙村村民一样,宁德市上金贝村的村民也尝到了发展休闲农业的甜头。近几年村民办起了家庭旅馆、“农家乐”,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 3850元增加到2009年的6800多元。休闲农业发展还带动了当地个体运输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福建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达到1800多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园区或企业有36家,全省休闲农业投资总额近400亿元,从业人数约60万人,年实现旅游收入约100亿元。

  福建省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村建设结合起来,优先解决农村交通、通信、供电、卫生、饮水等方面的问题,按照村与旅游功能配套建设的要求编制建设规划,发动村民使用沼气,帮助景点完成通村公路的路面硬化、医疗设施建设、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仅2009年,全省新建农村用户沼气6万户,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76亿元,硬化总里程约4.1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

  福建省还积极建设休闲农业信息网络,为休闲企业提供信息、宣传推介、管理经验交流等服务,并依托农业院校、农技培训中心等教育平台,培训行业发展紧缺的项目策划、景观设计、市场营销等专门人才。如今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选择。

  立足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实际,福建省制定了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引导全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雷同建设与低档次建设。按照福建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00亿元,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园区、企业达到100 家,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

  湖南省:

  加快休闲农业园区建设

  湖南省建设休闲农庄过程中,注重在内涵提升上突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带动了农庄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推进了村建设。

  漫步在湖南省的乡间,处处能看到特色鲜明的农庄。有的农庄开设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厅、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园、民族歌舞表演队;有的农庄与当地诗协、画协联合,把农庄办成诗人画家的聚会地;有的农庄利用当地的历史名人、典故传说、乡土文化,吸引游人。

  休闲农庄已成为湖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常德市政府把培育100家星级示范休闲农庄作为市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并纳入到全市的“八个一示范工程”。郴州市、怀化市、岳阳市等地从事休闲农业规划、培训管理、精品线路打造的专业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一批专业服务队伍的加入,如九千休闲农业产业公司、绿野源休闲农业旅游公司,不仅完善了该省休闲农业的产业服务平台,还培育了专业服务人才。

  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湖南省坚持突出特色,建设独具一格的休闲农庄。以往农庄建筑格局往往千篇一律,湖南的休闲农庄则在景观建筑上突出特色,新建的农庄注重规划设计,在产品特色、整体布局、生态环境和美感形象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各家农庄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精心装饰装修,做到“仿古建筑体现文化内涵,现代建筑明快大方”,既提升了农庄外观形象,又展现了建筑文化魅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农业发展 沼气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