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在当前抗旱促春管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立即行动起来,着力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全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稳定农资价格,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顺利开展,促进今年粮食获得好收成,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农资打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0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农业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纠风办、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等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狠抓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大力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着力构建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2010年,农业、工商、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70.3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87.61万家次,整顿农资市场28.5万个次,检查农资经营户77.2万户,取缔无照经营户8008户,查处假劣农资问题9.14万起,查获假劣农资2.96万吨,货值12.83亿元,假劣农机具4.05万台(件),捣毁制假窝点95个。各地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制售假劣农资案件190余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各地检察机关共批捕涉嫌生产和销售假劣农资犯罪案件33件47人;各地法院共受理假劣农资案件30件,审结32件案件(含旧存案件),生效判决36人。2010年农资打假共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65亿元。

  随着农资打假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农资市场秩序逐步好转。据中消协统计,2010年消费者对假劣农资投诉数量比2009年下降了17.5%。农药、饲料和兽药的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86.2%、93.9%和91.5%,比上年分别提高3.6、3和4.1个百分点。农资质量的提高,为实现我国粮食“七连增”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农资打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资打假是实现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今年,农业稳生产、保供给任务艰巨。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抗旱促春管保春耕工作的物质基础,假劣农资不仅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而且挫伤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必须加大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力度,确保合格农资的供应,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农资打假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农资占农业生产投入的比重大,购买使用假劣农资不但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减少农民收入,甚至会影响到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资打假是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患,特别是违反规定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直接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通过农资打假从源头上消除隐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农资打假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基础。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其中兽药和疫苗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假劣兽药和疫苗不但会干扰国家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而且会给农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必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兽药、疫苗的行为,确保质量,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制假售假行为屡禁不止、农资经营行为不规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基层行政执法能力薄弱等问题,组织开展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保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强化 种子 农民群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