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有一股闯劲,50岁了放弃外面安稳的生意回来养牛,发展得很好。”河南信阳市淮滨县邓湾乡徐门村村党支书王继然介绍在喂牛的徐建升。
徐建升在北京做了十几年蔬菜、干货生意,2017年回乡以每亩700元的价格租了10亩地,签了30年协议,用以发展肉牛养殖业。“要干就干好。经过考察,我买了90头西门塔尔牛和黄牛杂交的牛犊,其中有8头育肥牛、80多头母牛。这种牛成活率高、肉用性能好。”徐建升说,养牛是个技术活,必须按科学的方法养,用对了饲料,牛长得快且好,同时受胎率高。
“一头牛一天能吃掉20~30斤饲料,只喂秸秆牛容易饿,我就自主研制了窖藏玉米青贮饲料。”徐建升还在每头牛前面系一块舔盐砖,确保钙磷碘等营养元素均衡摄入。在他呵护下,这些牛一天至少能长1.5斤,“2017年,我花2400元买了一头200多斤牛犊,育肥期间一天平均长3~4斤,12个月出栏将近1600斤,除去饲料、人工,我净赚1万多元。”徐建升说。
同时,徐建升种了90亩小麦、玉米和140亩桃树,附近村民具备条件的跟着他养牛,不适合养牛的徐建升让他们在养牛场和种植基地打零工。
2018年,徐建升雇用附近20多名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万多元。40多岁的徐经九身患残疾,干不动重活又没技术,原先靠种地仅能维持温饱。徐建升办起养牛场后,徐经九在养殖场做些喂牛、打扫的轻松活,如今一天能收入100元,家庭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也是我返乡的初衷。”徐建升说。
摘自《河南日报农村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31/10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