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村产权改革下的成都现代农业


  拥有半数农村人口的成都,城乡统筹的改革着力点显然是农村。

  夏日的午后,阳光异常强烈,照耀着都江堰市崇义镇海云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5000平方米花卉温室大棚。棚高6米多,室内恒温26度左右——这里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都江堰乃至成都地区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都江堰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经理助理孙文波说。

  “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这样的宣传标语,散见于都江堰的大街小巷,此时,成都的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也已推行2年多。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核心是三农,三农的首要任务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成都市政府一位干部表示。记者获悉,3月6日,成都与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在京签署了《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决定共建成都市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而《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7年)》也于去年9月28正式向社会公开。

  规划到2017年,成都现代农业将实现总产值5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910元,力争实现西部第一,全国领先。

  在孙文波看来,成都试验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无疑正在加速了成都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三农”问题破题,提供了更大探索的空间。

  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截至目前,位于都江堰崇义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7500平方米塑料连栋大棚、48栋1530平方米832型单体大棚和5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和玻璃温室已投入花卉、蔬菜、育苗试运行。食用菌工厂主体结构也已经完工。

  孙文波介绍,通过现代农业项目实施,园区流转土地正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按照园区的规划建设,整个园区将搭建产学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三个平台,建设优质农产品培育、生产和展示、工厂化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休闲四个基地。

  “5000平方米花卉温室大棚是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最先建成的项目,”都江堰市扶贫办主任、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徐兵表示,整个现代生态农业聚居区面积为10万亩,建设项目共13个子项目。同时,资料显示,整个聚居区项目区涉及12个乡镇,总耕地面积17万亩,占全市耕地近60%,子项目的划分基本按照各个乡镇的特色农业来建设。

  “去年初开始启动建设,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全部建成部分开始运营,”孙文波说,“作为灾后援建项目,速度是第一位。”

  另外,为实现项目快速推进,都江堰农村投资担保公司提前启用了项目前期的测绘勘察资金,并会同大学院所的研究资源,“项目成熟一部分开工一部分”。

  土地流转加速灾后重建

  据本报记者了解,整个园区的运作主体为国都江堰孙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方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都江堰粮缘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两者均为国有,股份分别占比70%和30%。

  “合资组建新公司,有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快速推动,”孙解释,“项目本身不单单是现代农业发展,也是灾后重建的体现。”

  曾经满目疮痍的龙门山麓,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公共设施、服务配套建设进展神速,居住和发展环境堪与城市比肩。

  与此前农村的传统合作社不同,项目实施产品市场订单回收,经公司加工包装和品牌运作,以园区为桥梁和平台,把都江堰生产的优质农副产品引入高端农产品市场,实现农民和园区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快速实施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在新公司成立之初,都江堰粮缘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就已经就项目土地的问题完成了相关土地的流转利用。

  据了解,整个园区支付土地流转租金70万元,可提供400个季节性工作岗位。“凡是流转到园区的农户,公司无条件聘请他们,保险等公司也全部解决,达不到聘请条件的,公司也按照短工采用。”初步测算,当地农民除获得土地租金外,土地流转后富裕劳动力在园区工作或外出打工,农户家庭收入远远高于流转前,人均收入可增加1500元以上(按照亩粮食折算)。

  农学院科班出身的园区管理人员孙文波,也定期培训农民农业知识。“农村地域广,农作物种类多,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依然困难。”

  惠农另一个体现在于,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由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供土地设施、技术服务和生产资金,合作社只需出人力,组织农民生产,再按收益分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大棚 温室 花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