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丽水农民幸福像花儿一样


        丽水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来抓。核心是破解农民“增收难”、“建房难”、“贷款难”。

        昨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历史性跨越”——丽水60年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农办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只有2920元,2008年达到5050元,6年间增长了1.73倍。

        数字的变化折射的是我市村建设的可喜收获。三大难题的解决,让农民感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幸福新景象。在社会主义村建设中,丽水农民的幸福日子犹如花儿一样绽放。

        破解“增收难”,十万农民喜摘“贫困帽”

        长期以来,丽水农民“穷在山上,苦在路上”。据2007年底调查,全市年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15.4万户,38.9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8.6%左右。

       从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际出发,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并把农民异地转移和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牛鼻子”来抓。

        莲都区丽新畲族乡的王林太原本住在海拔500多米的黄山头自然村,自己右脚残疾,全家四口人靠种菜过日子。两年前,他们一家搬迁到了山下的吾赤口村。下山后,夫妻俩在村子的水电站工作,一年收入近3万元。吾赤口村村党支部书记章进龙说,现在,已经有3个自然村的42户“高山农民”在吾赤口村安家落户。开超市、种茶叶、发展来料加工……低收入农户们纷纷摘掉了“贫困帽”。

        2008年,全市完成农民异地转移7172户25648人,其中整村搬迁366个村,5225户18258人。围绕农民转移就业,全市各地切实加大了政府政策推动和帮扶服务的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培训提高,服务指导、整合资源、统筹城乡,扎实推进农民的创业就业工作,全市累计实现农民转移就业5.35万人。

        如何让15.4万户低收入农户尽快摘掉“贫困帽”?我市还围绕做大做强农村生态产业,围绕农村新兴产业的开发培育,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农家乐等二、三产业。至2008年底,全市有11.58万人从事来料加工,全年加工费收入4.2亿元。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87个,农家乐经营户、经营点794个,从业人员6452人。

        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50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个和3.5个百分点。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民已全部超过1500元或实现低保,消灭了绝对贫困;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户有32.2%的人口超过2500元。

        破解“建房难”,干群合力建新居

       前不久,松阳县西屏镇北山村村民杨关兴一家兴高采烈地搬进了四层的新楼房。新房宽敞明亮,家电一应俱全。他笑容满面地说:“我家每层二室一厅,还带两个卫生间,比城里人的房子还宽敞。旧村改造的政策可是我们农民的好政策啊!”像杨关兴一样,2008以来,松阳全县有上万名农民住进了新房。


       据调查,我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农村危旧房总数有13.4万户。农村危旧房数量多,加上农民正常的建房审批渠道不通畅,农民“建房难”成了村建设的“绊脚石”。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市区和松阳等地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作出了全面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深入细致的政策调研,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要重点破解农村危旧房改造中规划编制及落地难、建房用地调剂难、跨村建房难、建新拆旧难、农民合理分户难等“五大难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森林资源 农民增收 高山 茶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