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金瓯玉盘”新农村建设换来新面貌


        在浙江省西南部,有一块被世人称为“金瓯玉盘”的神奇而美丽的沃土——松阳县。“四塞无他虞,唯此桃花源”,宋代状元沈晦曾用这样的佳句赞美松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农耕文明的时代里,经济发达,人民安康。改革开放三十年,松阳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但农村布局散乱,住房破烂不堪。农村长期存在“村多人少”的特点,各村布局零落且发展状况不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日益增长的建房需求与高农保率的矛盾日益突出,违法建筑和“空心村”一度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松阳县为了破解村建设土地难题,将农村破旧房改造作为“头等工程”,围绕“改造拆除破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村破旧房改造工作。

        旧房改造 增土地扩内需促就业

        新兴乡外孟村,全村有105户人口,耕地面积208亩,山地面积360亩,村主导产业为茶叶。破旧房改造之前,该村除了少数几幢新房外,其余130多栋房屋均是建造多年的破旧房,全村闲置生产用房约占70%。去年以来,外孟村两委抓住破旧房改造的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开展旧房改造。全村共拆除旧房70多幢,拆除面积9300多平方米,已建新房25户,安置面积1775平方米,复垦耕地面积65亩,今年已全部种上茶叶。经重新规划后,该村住房建筑面积已经从7万多平方米减少到3万平方米,并留足了未来10年建设用地的空间。

        近年来,松阳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浙江省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和“强塘固房”工程的重大机遇,全面开展农村破旧房改造工作,既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民建房难问题,也有力拉动了农村消费市场,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扩内需、拓空间的新思路。

        据了解,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3.526亿元,在68个行政村拆除农村危旧房3732户、面积39.28万平米、新建住房1763户,累计投入资金3.526亿元,拉动农民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行业消费6亿多元,并为600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重建新房 已有万余百姓迁新居

        最近,松阳县新兴乡外孟村43岁的孟际仁乐开了花,借着该村破旧房改造的东风,孟际仁搬进了一幢8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彻底告别了破旧的老房子。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长期单身的孟际仁在今年4月份迎娶了他的新娘。新房、新娘,孟际仁幸福地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村。

        在破旧房改造之前,西屏镇西坌村有一大半的村民以养猪为生,村内垃圾随处可见,臭气熏天,严重污染了村庄的环境。现年59岁的吴樟胜是西坌村第一批实行危旧房改造工程的村民,在搬进新房之前,一家6口人挤着住在一间46平方米的泥土房里,老房子年久失修,有一半的墙已经倒塌。吴樟胜说:“那时的居住条件真是差,现在一家人住上了300多平方米的楼房,一出门就是大马路,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两个儿子也都娶上了媳妇,危旧房改造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好。”

        目前,该县已拆除农村破旧房3732户,使全县10269位农民告别了破旧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改善。“松阳模式”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村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机结合的新路子。难怪村民直夸松阳农村旧房改造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松阳模式 是农村流转成功样板

        近年,我国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或者转变成城市居民的人数日益增多,已造成一些村庄,包括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呈现“空心化”急增的趋势。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一些村庄在建设中土地浪费严重,村庄不断向外扩展,有的甚至占用农田,但腾出的旧房子却不拆除,形成了大量“空心村”。因此,笔者认为松阳旧房改造“松阳模式”,不但能大大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而且能节约大量土地,符合中国国情值得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茶叶 科学发展观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