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中国农村:30年变革与生发


  民生建设成为施政重点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难点,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就失去前提,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就没有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缺乏条件。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广阔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是农村发展的一个“短腿”,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国家发展的巨大瓶颈。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一直是党和政府念兹在兹的目标。30年来,农村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免费。“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成为近年来广大农民津津乐道的德政善举。当然,城乡义务教育的质量差距仍很大,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普遍落后于城市。为此,党和政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另一方面也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出发,认真思考城乡教育资源的统一整合问题,进一步打破教育事业的城乡分野。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党的历次全会都分别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到2007年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5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00多亿元,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到2007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的所有涉农县(市区)都出台了农村低保政策,农村低保人数已达3000多万。

  目前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已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今年前三个季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710亿元,并已支出430亿元,有3.7亿人次受益。新型合作医疗已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同,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

  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开启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可以说,这是继5年前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后,首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总动员。

  当前,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资源要素持续外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6∶1,扩大到2007年的3.3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10年左右。推动科学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迫切要求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速形成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我们党对广大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并作出了具体部署:“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可以预见,随着一项项措施的陆续出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统筹城乡机制将逐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逐渐形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社会事业 义务教育 农业生产 伤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