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住宅建设管理对策



        (二)是多元投资,强化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民小区建设中,必须把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配套起来,做到水通、路通、电通,努力改善小城镇环境,让进小区的农民享受到城市的文明。农村住宅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成为小城镇建设的“软肋”,而制约农村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短缺。这就要求加大投资融资渠道,为小区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解决进小区购房农民子女上学难、吃水难、通讯难、看电视难的实际困难。


        (三)是建设中节约土地


        土地乃是生存之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村建设要:1、是把握经济发展、保护耕地和小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与节约并举,尤其是要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机制,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是加强闲置土地管理,进行置换


        农民外出打工,姣姣者在城市购房安家置业,农民子女升学等流动现象,致使旧村庄宅基地空闲。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且加剧社会人多地少矛盾。因而要对旧宅基地进行处置。对旧宅基地,农民申请建房时,必须建新交旧,交由集体统一支配。对收归集体的旧宅基地根据实际和规划情况,或用于分配农民建设,或用于复耕,增加耕地。一进不能交出旧宅基地的,如农村老人居住的,也要签订拆旧协议缴纳保证金,协议规定时间不能及时拆除的用保证金作强制拆除资金。对超占的,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以遏制农村超占趋势。同时基层国土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当好政府用地参谋。鼓励农民向中心村汇聚的同时加强旧村庄整治,归并零散村落,可有效改变农村面貌,增加有效耕地。


        (五)是抓好农村住宅区文化阵地建设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同时法国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也说:“城镇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地说,也可能是一个气氛,一种象征,一个灵魂。”法律与道德是维系当今社会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因此,小区管理必须把依法管理与依德管理相结合。在推行小区建设管理执法时,也应注重醇化道德风尚,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可以这样说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村住宅区文明创建的根基,农村集镇区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和“安全阀”;从另一角度来说,人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但农民封闭性的原因,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这就要求:1、把进社区的农民组织起来,主要利用民间协会形式,开展一引起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象棋、篮球赛、演唱会、歌舞,陶治情操,丰富业余生活。2、加强文化教育阵地建设。利用文明学校,致富学校等阵地,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开展遵纪守法、诚信教育,使进小区农民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为之一新。3、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公民”、“守法文明户”评选活动,树典范,使进小区农民干有目标,学有榜样,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局面,万户追“星”,提高进入小区农民文明程度。


        (六)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破解征地难瓶颈


        征地难其问题实质是政府出于公共利益,地是不可不征的,但能否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一是提高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土地作为财产的市场价格及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让利于农民。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如提取农民部分土地出让金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如建立农村大病统筹,解决无法承担的风险。三是要学会用“加法”来为失地农民素质培训,通过政策倾斜加长失地农民就业的“短板”。通过“阳光工程”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拓宽失地农民打工空间,使他们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四是乡镇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扩大失地农民就业渠道,乡镇工业集中区优先吸收经培训的失地农民进厂务工就业。同时政府加快建立劳动力市场,搭建用人平台。五是为支持农民从事生产经营,乡镇成立农田中介服务。时下农村一地方农民外出务工田无人耕种,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前提下,优先发包给失地农民种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基础设施建设 人居环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