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石油农业”的困境,让农业在实现高产时,做到不仅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能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浙江省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循环”新路,取得较大进展。今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
浙江人多地少,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也不符合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的总体要求,因此,浙江较早起步探索生态循环之路。2003年,浙江省就明确提出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此后,浙江决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编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发布了专项行动方案,按照“减量、清洁、循环”的要求,推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全省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去年底,浙江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开始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和美丽浙江建设。浙江农业部门抓住机遇,主动迎战,提出“生态农业、美丽田园”建设目标,计划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和种植业肥药双控、减量三大工程,逐步形成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全程清洁、环境持续优化的新格局,实现农业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在整个生态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病死动物,关系到整个生态循环的成败。浙江决定从布局规划入手,要求每个县重新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必须限期关停或者搬迁;限养区内,必须按照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标准进行限期整治、达标审核;宜养区内,根据环境承载容量确定养殖规模,实现生态循环、转型提升。
浙江坚持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把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作为治理衡量标准,逐场逐户制定治理方案,分类施治。对规模场完善治污设施,进行标准化提升、生态化改造,在生猪散养集中区域,通过区域调整与搬迁转移,引导养殖“上山入园”。
浙江一手抓“治”,另一手抓“减”,即通过肥效提升和有机肥替代等方法减少化肥用量,通过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实现农药减量。为此,浙江还加大了沼液利用项目支持和有机肥推广补助力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4-07-29/8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