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迎机遇期


  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得通过,《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着重提出未来要大力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十二五”期间,要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机制须建立

  对于我国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进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孟春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而《规划》中提出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当前备受政策推崇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不谋而合。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大农村环保整治力度是新型城镇化路径中的重要一环。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从目前加快城镇化的进程看,《规划》也将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对加快城镇化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体系的建设将成为下一步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突破口。

  据了解,住建部目前拟定的“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首批200多项预备项目中,涉及循环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项目就多达120个,涉及农村土地整理、污染污灌农田修复等多个领域。

  孟春认为,目前最紧要的是要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夯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系列引导机制包括:对农业产品企业用于改进生产流程工艺、进行循环利用的营业所得,可在所得税前抵免。同时,通过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励农民自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生态管理等。

  典型应推广

  与传统农业相比,循环农业在产业发展理念上更提倡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控制;在生产方式上摒弃了常规农业一味地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高排放,注重外部投入最低化、污染排放最少化;在产业规模上,常规农业往往局限于农业系统内部的小产业,而循环农业是从整体的角度构建农业系统与生态工业系统相辅相成的大产业系统。

  目前不少城市的农村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着眼于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向能源转化;减少农业耗水量,节约使用生产资料,提高农业设施、设备的重复使用率;注重生态效益,采用适宜品种和技术实现耕地的四季覆盖。

  以广西贺州为例,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贺州取得了明显成效。

  贺州市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电气化建设和森林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在增加生态环、延长产业链、打造绿色品牌上下功夫,不断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林下养殖”、“发酵床养殖”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生财、以财补林”的林电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全区率先建成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了农村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产品营销品牌化,走出了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不足待提升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区别与差距。在发达国家,循环农业一般是以大规模的农业企业为主体展开,而在中国仍以普通农户和村落为中心。

  此外,发达国家开展循环农业主要是针对环保问题,解决农业生产中废物与废气的再利用问题,在我国则更偏重于自然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在政策层面上,发达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在中国则还有很多空白。

  因此,在未来,发展循环农业需从四个关键入手。首先,借鉴国外做法,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和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建立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体系,政府应重新建立社会的运行机制,特别是环境成本核算和生态补偿政策的不断完善。再次,加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逐步提升农民的素质。最后,推进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体系,重点应放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条,建立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重复 生态效益 耗水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