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科技创新拓展秸秆新用途


图一:秸秆沼气抓吸一体车正在现场作业。

图二:陆河村村民张来玉在演示自家的沼气灶。

    一排排白墙红瓦,规划整齐的小别墅掩映在成荫绿树下,干净整洁的院落,只有鸟语花香,闻不到一丝异味。这是记者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陆河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看到的情景。

    在村民杨焕青家,只见厨房里清一色的白色瓷砖光洁得可以照出人影,灶台上的沼气灶正“滋滋”地吐着火苗。杨焕青说,他家共有5口 人,是该村秸秆沼气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自去年4月份由政府财政资金补贴加上自筹资金建设了一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后,每年只需要向沼气物业管理站交360元 管理费,沼气进出料和维护全由物业站负责,能保证每年正常使用沼气11个月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全国户用秸秆沼气现场经验交流会”采访现场,记者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淮安市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途径,解决了因散养户减少带来的原料短缺难题;二是该市在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重视高科技产品和先进工艺技术的运用。

    破解原料短缺和秸秆废弃难题,发展秸秆沼气事业

    据淮安市委副书记练月琴介绍,近年来,该市以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为抓手,在全市开展户用秸秆沼气和服务体系建设。自2008年以 来,为解决因分散养殖骤减而带来沼气池原料短缺的问题,找到减少秸秆焚烧的有效途径,该市创新沼气工艺技术,依托秸秆预处理站(沼气物业管理站),全面推 广秸秆沼气技术。截至目前,该市户用秸秆沼气池推广量突破3万处,建成60个秸秆沼气示范村,年消耗秸秆3万吨,年产沼气达1155万立方米,年产经济效 益达4500万元。

    陆河村是全市秸秆沼气示范村,现有耕地299公顷,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多吨。该村自实施“变废为宝”工程,大力推广秸秆制沼气 技术以来,全村累计推广沼气用户350户,其中秸秆沼气312户,占沼气户的90%。沼气不仅改善了农户的用能结构和生活生产环境,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为 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至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0260元。

    加强科技创新,解决技术难点

    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沼气池边作业,只见它用机械手将沼气池里的秸秆抓出,用泵将沼液吸出。据了解,这是该村购置的国家专利产品秸秆沼 气抓吸一体车。实现全机械化出料,一般一个8立方米的农村户用沼气池不到20分钟就可以将秸秆抓完。既降低了出料劳动强度,又保证了出料安全。

    据介绍,在秸秆沼气推广中,最大的困难是出料难,如何出料是决定能否规模化推广秸秆沼气的重要因素。淮安市针对出料难进行了技术创 新:一是改变过去粗放式直接投料方式,将秸秆原料装入大眼网袋,再入池进行大进料。将秸秆原料装入小网袋里进行补充进料,这样大大降低出料的难度,方便了 农户进出料。二是引进秸秆沼气抓吸一体车机械作业出料。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运用现代科技设备上,也体现在运用先进工艺技术上。在该县施尖村,记者看到了该村引进推广的两步发酵沼气池。这种结构的沼气池可解决出料难问题,避免普通沼气池每年大换料,以及因大换料停止产气,确保连续发酵使用。

    江苏省农委副主任李俊超说,淮安市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建立了以秸秆发酵原料预处理技术、秸秆沼气池进出料技术、秸秆沼气物业 化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户用秸秆沼气技术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常规户用秸秆沼气技术推广存在的“发酵难、进出料难、管理难”三大难题,为全省的秸秆沼气技术推 广奠定了基础。

    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服务体系

    见到纪安乾时,他正在办公室接一个沼气用户的技术咨询电话,见记者走进来,一边耐心解答电话里的咨询,一边从办公桌上递过一本江苏省农林厅主编的《农户沼气100问》,并示意记者坐下。纪安乾是该村沼气物管站站长,看来是把记者当成咨询用户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发酵 立方米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