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大力实施定西城区面山绿化提升改造和天定、平定高速公路沿线生态建设等重点工程,构筑生态林和林下循环经济产业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本报记者王雨
本报记者张海泳
核心提示: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于2009年12月获国务院批复之后,定西市在节水型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实践中,通过典型试点示范,积极探索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节水型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特色农副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
作为绿色可再生生物质基材资源,变性淀粉和改性纤维素及其衍生制品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密集型朝阳产业。随着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资源成为世界前沿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坐落于定西马铃薯产业园巉口精深加工区的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淀粉深加工企业。公司董事长田映良介绍,该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 马铃薯及农作物秸秆资源,采取秸秆中纤维素、木质素等组分分离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资源进行纤维素衍生物产品研究,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同时,充 分利用当地马铃薯淀粉工业生产出的薯渣,变废为宝,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定西市发改委副主任郭燕宏介绍,依托马铃薯、中药材等 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科研单位和加工龙头企业,定西市组建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马铃薯精淀粉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全市建成各类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101家,年销售收入24亿元,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全市 53.8万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1%,初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相联系的特色农副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
围绕打造 “中国薯都”核心区的目标,不断加强甘肃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能力15.9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精淀粉 生产线3条5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7条10.6万吨,水晶粉丝生产线1条3000吨。甘肃马铃薯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研发产品达50 余种。富民马铃薯淀粉渣废水循环综合利用、金大地2.5万吨速冻薯制品和蓝天淀粉壁纸胶、淀粉糖等项目在建。
围绕打造“中国药都”, 不断加强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入驻和开工建设17户企业,总投资达10亿元。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入驻企业50家以上,年药材加工 量3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0多亿元、上交税金8.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
畜牧循环园区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定西市着力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沼气能源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建成一批生态养殖园区。
4月17日,记者走进定西伊兰纯牛业公司,整齐的牛舍闻不见牛粪的臭味,附近也没有看到传统的沼气池。“传统沼气池是建在地上的,而我们是把沼气池装在 了高温大棚的下面。”负责人介绍说,“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在北方普遍存在的冬季沼气池不产气的瓶颈问题。”原来,这就是定西市打造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的关 键节点技术之一:沼气稳产高产技术,是将原先暴露在地面上的沼气池移至地下,这样既节省了地上的空间,又解决了冬季沼气池不产气或烧锅炉加热浪费能源的系 统瓶颈问题。
进入大棚,记者感受到的是南方夏季高温湿热的气候,棚内各种蔬菜瓜果鲜嫩,长势喜人。该负责人带记者来到沼气池前解释 说,“沼液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种,经科学配方和特殊工艺对生物质进行工程发酵而制成的液体高效生物有机 肥,没有很大的异味。”
利用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牛羊产生的粪便、沼液沼渣、废弃饲草秸秆等资源,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2000万元建成有机肥生产线,根据植物生长营养科学配方,2011年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腐熟制成活性有机肥料1万多吨,既最大限度减少养殖粪便直接排 放,实现周围环境治理目标,又为中天药业的药材种植基地、周边地区农户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及马铃薯种植基地等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2-04-20/8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