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正宁县助推农业经济循环发展见闻


  激活生态富民新链条

  ——正宁县助推农业经济循环发展见闻

  -本报通讯员师正伟

  “沼气确实好,富民又环保”。这是正宁县农村时下最为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如今,只要一提起“沼气工程”,正宁的老百姓就会啧啧称赞。榆林镇 中巷村一组村民张永宁说:“去年我家用上沼气后,生活大不一样,心情特别舒畅,不但煮饭炒菜方便卫生、省电又节柴,而且用沼渣沼液浇菜浇果树效果更好,比 用化肥成本低、产量高,特别是病虫害少。”

  近几年,正宁县在全县农村大力推行沼气示范点建设,使1.3万多个户农民用上了高标准的沼气灶。沼气的建成,不但为农民的照明、做饭带来了方 便,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对加快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据了解,每年由“沼气工程”给种养业带来的节支增收达到 1200多万元,减少薪炭林资源消耗达2000多吨。

  初冬时节,笔者行走在宫河镇彭姚川村的石宫公路上,一位挑着半笼牛粪路过的老大爷告诉笔者:“以前这条路上处处是牛粪,自从建了沼气池后,牛粪 成了‘宝贝’,村民抢着往家里拣。农民也不上山砍柴了,封山禁伐管起来容易了,一下暴雨山洪都少了,村民的心情也舒畅了。”据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过去,村 里村外、家前屋后,到处是料草堆,猪舍、厕所臭烘烘,苍蝇蚊子叫嗡嗡,家家烧草做饭烟熏火燎。自从建起了沼气池,又改厨房、改猪圈、改厕所,沼气池成了秸 秆、粪便的处理池,全村各家各户的生活环境大变样。

  为了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步伐,在沼气建设上,正宁县不是单纯建沼气池,而是把它和创建文明新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结合在一起,以沼气为纽带,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口沼气池就是一个‘钱罐罐。’”周家乡宫家川村村民宫为民已尝到了甜头: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560立方米,能满足全家5口人一年的炊事、照明用能,每年可节约柴1.5吨或节煤1200公斤,节电130千瓦时左右,节约燃料费1350多元。

  “我们翻阅了相关资料,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节省出的柴薪相当于封育了4亩山林,同时还可以减少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吨二氧化碳排放,既节约能源,又保护了植被,实现了双赢。”旁边的能源办一名干部插话道。

  “沼气既节能又环保,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变样了”。“沼气既省时又省力,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走村串户,村民们众口同声,竞相述说着沼气带来的好处。

  在正宁县,沼气跳出了单一的“能源”概念,已经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粪便产生沼气,沼气烧火照明、沼渣当肥料,催生出了“种植— 养殖—沼气—沼肥—再种植”、“猪—沼—菜”等多种生态循环模式。沼气池上连养殖业,下连种植业,提高庭院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效益,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 成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

  在永和镇罗川村的一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正为蔬菜上沼肥的村民王文军告诉笔者,他家养了两头牛、3头猪,用畜禽粪便产生沼气,用沼渣当肥料, 一年能节省化肥开支1200多元;沼液当农药,一年能省1200多元。而且用上沼肥、沼渣后,当地流行的农田常见病虫害,蔬菜钻心虫病、腐烂病再没得过, 蔬菜产量增加了,品质提升了,1斤比以前多卖0.30元,客商还抢着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立方米 蔬菜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