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是传统农业县,有耕地40万亩,农作物总播面72万亩,其中稻谷播面48万亩。近年来,奉新县围绕实施生态立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积极开展农业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由于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特别是优质米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奉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开始,奉新县集中力量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并不断扩大建池规模,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池3000多只,90%以上投入使用,推广“猪—沼—稻(果、鱼、药、菜)”模式2600余户,产生了较大的效益。一是为农村提供了炊事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据测算,全县沼气池年可产沼气140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省燃料费205万元,减少薪柴用量7400多吨,相当于460公倾薪柴林全年的林木生长量,保护了山川秀美自然环境。二是每年提供了沼肥约5万吨,可供3.1万亩优质米(蔬菜、果树)用肥。通过施用沼肥,不仅增加了农作物产量,还提高了产品品质,为奉新优质米、蔬菜的无公害化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例如,奉新会埠、澡下两地3000亩的AA级绿色大米生产基地,2003年就取得了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证书。在AA级绿色大米生产中,很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鼓励基地上的农户建沼气池,增加有机肥源,改善基地生态环境,每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县政府补助600元。又如通过省级机构认证的上富镇庄田村12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户建沼气池近100只,并全部推广“猪—沼—菜”的三位一体模式建设。通过使用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沼渣这种优质的有机肥料一方面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另一方面沼肥和二氧化碳气肥的使用改善了蔬菜品质,蔬菜畸形瓜果少了,口感好,维生素、糖分含量都有所提高,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三是改善了农民家居环境,提高了农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使用沼气解决了农户煮饭用饮时的烟熏火燎之苦,另一方面,将人畜粪便入池发酵,改善了农家的环境卫生,减少了疾病传播,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几年内,奉新县农村沼气工作能有如此大的突破,主要是下大力气狠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形成农村沼气建设合力
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沼气曲折发展的历史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沼气建设认识存在误区,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资料等媒介,采取现场参观、培训办班、实施指导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沼气,使大家认识到,抓好农村沼气建设是保护奉新优美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并逐步引导和吸引农民办沼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环保、计委、畜牧、水电、土地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奉新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农村沼气建设的综合协调,制定规划,筹措资金,以及实施督查、考核、奖惩等。由于认识统一,组织健全,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坚强合力。
因地制宜,注重效益,找准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点
一是从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将农村沼气建设与优质米产业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沼气,使用优质的沼液、沼渣肥料,提高稻米、蔬菜品质,有力地促进优质米产业优化升级和无公害蔬菜生产。
二是注重沼气综合技术的配套,提高沼气建设效益。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完善和推广“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药”等沼气生态模式,农村沼气建设从单纯解决生活用能向注重沼气综合利用,发挥生态功能与效益方面发展。通过沼气生态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解决了建池农户的生活用能,每户每年可节支300元,且沼气用户比非沼户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9%左右,每亩蔬菜、粮食可增产15%以上。
政策引导,多方融资,促进农村沼气建设顺利开展
2004年开始,奉新县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制订了沼气发展计划、任务、措施及考核办法等,同时也出台了鼓励和促进农村沼气建设的政策措施,如农户每建一8立方米沼气池补助150元;建池批地优先;免费技术服务;对沼气建设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在具体建池资金筹资中,坚持“政府扶持为辅,农户自筹为主”的原则。几年来,奉新县政府除安排每口沼气池补助150元的配套资金共42万元外,正在实施的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筹措贷款资金达70万美元,2005年沼气国债项目争取上级扶助资金104万元。几年来,全县多方筹措沼气建设资金372余万元,农户自筹资金720余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9-14/8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