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赤峰8月15日电 通过自主运营沼气池,将猪粪、牛粪转化为电能,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而且维持了养猪、养牛场的日常运作,还能将多余电能用于家庭照明;沼渣沼液亦是优质的“肥料”,这些肥料,是很好的农家肥,上在地里,既绿色又环保。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四合村农民霍玉明的这一“低碳”养殖法,化粪便为电为气为肥,变废为宝,一举数得。
“不花钱的发电机,家门口的肥料厂,无成本的燃气源”,是农民霍玉明对沼气的形象比喻。据霍玉明介绍,300立方米的沼气池日产电量能达到50多度。沼气产生的电能,主要用于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的日常运作,剩余的电能存入储气罐,还能用于自己照明。去年冬天,养猪场里用于给小猪取暖的日用电费达好几百块钱,有了沼气发电后,这笔钱就可以省去了。另外,沼气池里提供的沼肥沼渣可以当作肥料,也能节省不少买化肥的钱。
“不见炊烟起,沼气一点饭菜香”。农民霍玉明告诉记者,如今炒菜、烧饭、烧开水,全都用沼气。一家人,可省下1000多块钱的煤气费呢。
农民霍玉明的沼气来源,是他存栏近500头的生猪养殖和100头的养牛场。霍玉明原来在煤矿当井长,收入也比较丰厚。但是,霍玉明还是不干了,原因是他看好了养猪、养牛这一行当。因为没有养殖基地,他就找到村委会,要求解决场地问题。见他意志坚决,村委会就从搬迁的废弃地上给他划拨了两块,一块在废弃的村东、一块在村西。虽然背靠黄土坎子,但是,霍玉明却认为这是宝地,他和家人没日没夜地撤坎填沟,硬是建起了两处养殖基地。5年来,他养猪5000多头,今年又要扩大规模,除了养猪外,还在村西头养牛。他从外地收购母牛,进行繁殖,又从外地收购“架子牛”进行养殖,他说,不管怎样,能卖钱就行。以前猪场每天产生10多吨污物,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一直令他头疼。2005年,霍玉明建立了沼气池,并铺设沼气管网,将养殖场里的猪尿猪粪全部接入池内。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再将沼气输送到家中作为生火做饭的清洁燃料。霍玉明说,我下决心整治污物,经过整治,昔日养殖场里猪粪横溢、臭气冲天、蚊蝇孳生的现象如今已不复存在。
霍玉明说,生态养猪、养牛主要是将猪产生的粪便废水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与分解,利用沼气发电,废渣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这样不仅可节约成本,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还实现了污染物无害化、资源化,取得环境改善、资源节约、效益提高、农户受益“一石四鸟”的效果。
如今,在赤峰市像霍玉明这样受惠沼气建设的农户已达5万余户,每年农民可增收节支1.3亿元。赤峰市在村建设中积极推广新能源建设,把农村沼气池建设同改厨、改厕、改圈、改水结合起来,积极推行“一池多改”户用沼气模式,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种植有机连接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粪堆、土堆、草堆等三大堆问题,已经形成了“种植———养殖———农村沼气———种植”的循环产业体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8-15/8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