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乡村如何才能走好善治之路,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期“共富圆桌会”,我们邀请三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分享乡村善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邀请专家为广大乡村走好基层善治之路支支招。

主持人:刘凤双 许露露

嘉宾:

邢卫兵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樊九平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惠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永联村党委书记

类延村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凤双:各位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期“共富圆桌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三位代表扎根基层多年,请和大家分享村里基层治理那些事儿。

樊九平:我当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25年的人民调解员,最深的感受就是村民生活越来越好、矛盾越来越少。平时我除了在村委会办公,还有两天在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室里化解纠纷。

我与人民调解员这个职业的缘分,要追溯到20多年前。那时,桥镇村村民遇到要调解的事情,还得去几十公里外的法庭。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有时两家闹到不可开交也不愿意去调解。偶然间,我成功劝和了两户人家。由于我处事公道,群众有了矛盾都来找我说和。

渐渐地,我摸索出一套调解方法,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早化解,及时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纠纷、小隐患、小问题、小误解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减少了矛盾、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邢卫兵:我们炭厂村位于京西妙峰山脚下,是远近闻名的生态致富村。北京市委开展接诉即办改革以来,村干部们转变思路、主动上前,把村民的事想在前、办在前,几乎没有村民需要拨打12345,炭厂村成了“无诉求”村。

虽然不经常接到派单电话,我和同事们为乡亲们“办事”的经验可不少。比如,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接到村民电话说家门口的电线杆倒了。我一边紧急联系供电所工人到现场处置,一边和村干部共同封闭、看守周边路口,同时向停电的村民解释情况。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抢修工作当晚就顺利完成。

在我们炭厂村,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比如:主动清理村内垃圾、提前检修补建路灯、清扫道路积水积雪……

吴惠芳:农村是个“大课堂”,为探索建立适合城镇化乡村的治理模式,我用了10年时间,分四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步:集中居住。2006年,占地600多亩的农民集中区永联小镇拔地而起,永联人在村里就能买菜、上学、治病;第二步:服务下沉。农村城镇化既要有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也要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第三步:村企分离,确保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同时确保企业市场化经营;第四步:政经分离。成立城镇化社区和永联村经济合作社,聘请经营管理班子,确保集体资产、土地、资本保值增值。

要打开封闭的、熟人社会的乡村格局,实现有理、有节、有序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必须依靠制度建设。通过这些年的“破”与“立”,永联村的治理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群众参与、依法办事。

许露露:经验来自实践。在参与乡村善治的过程中,大家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邢卫兵:我的经验是“向前一步”,让工作跑在诉求的前面。我们镇村两级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力量,网格员通过走访深入开展“全覆盖”排查,尤其针对村居环境、群众难事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上报、处理,提前了解掌握大家的烦心事。村里无法解决的诉求,村民可以打镇上的“先锋热线”,由镇主要领导亲自调度解决。

我们炭厂村之所以成为“无诉求”村,靠的是镇、村干部向前一步主动“找事”,提前发现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考虑在前、行动在前,进而发动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动自治,这也是接诉即办持续赋能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积雪 清理 处理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