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汾阳小米何以实现线上转型


汾阳小米何以实现线上转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欧阳靖雯

  

  

  汾阳小米何以实现线上转型

  

  从家庭小作坊到山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贾景敦一路拼搏。他说,认定的路,心无旁骛,“做百年农业,创百年品牌”。 郭佳 摄

  在“汾酒之乡”山西省汾阳市郊,一条价值4600万元的生产线隆隆作响,正在加工由著名谷子育种专家陈瑛历时19年育成的“晋谷21号”。这是山西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景敦去年引进的设备,13道大工序,36道小工序,只需一人点击鼠标便能完成。

  从1993年购入第一台需要一边加工一边吹电扇以防出米口被黏住的设备至今,贾景敦从“小贾”熬成“老贾”,不变的是他的追求——“用最好的设备加工出最好的‘晋谷21号’小米。”

  不同于普通的黄小米,“晋谷21号”油性大,碾出的米粒金黄通透,熬成的小米粥包裹着浓稠的米油。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它从参展的36个谷子品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小米并不被市场接受。金黄的色泽被质疑染色,油性太大被认为是变质,甚至还有人将之视为“鸟食”。直到最近几年,通过电商平台,“晋谷21号”才实现了“卖全国”。今年“双十一”当天,贾景敦团队在线上就卖出了十多万单。

  

  汾阳小米闯南国

  “晋谷21号”通过审定的第三年,22岁的贾景敦开起了小米加工厂。通常,谷子需要经过脱粒、碾皮等工序才能变成小米。彼时,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经作所)不仅培育优质品种,还推进成果转化,尝试加工小米。贾景敦是效仿者之一。

  创业伊始,贾景敦前往陈瑛担任技术顾问的经作所小米加工厂取经。那天,他初遇“晋谷21号”。这一见,他成了它的忠实推广者。陈瑛给他们加工的“晋谷21号”取名“汾州香”。贾景敦以之为榜样,称自己加工的“晋谷21号”为“汾都香”。

  在“小杂粮王国”山西,作为“百谷之长”,小米是乡土的根与魂。让当地人接受一种小米新品,难度并不大。起初,贾景敦每天骑着摩托车四处送小米。很快,摩托车装不下,他换成了四轮车;又过了一阵子,四轮车再次变为二手的五菱汽车。伴随交通工具的升级,“汾都香”也在吕梁、太原等地推广开了。

  但贾景敦并不满足,他希望将汾阳小米卖向全国。2004年,他背起谷子,勇闯深圳。那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他准备让懂得消费的深圳人先吃上真正的好小米。

  不过,当他掏出千里迢迢带去的米样,农贸市场的商贩讥诮道,“这是鸟食,我们这里不吃。”一连去了几个市场,得到的反馈大同小异。

  但他并不气馁,辗转找到一家大型商超的负责人,央求其试卖。对方以没有品牌、油性太大等理由拒绝,但挨不住贾景敦“难缠”,这位负责人只能允许他进场推广,但费用是一天500元。

  于是,贾景敦每天早早赶到摊位,煮上一大锅小米粥,卖力地招揽顾客试吃。但忙活了一个月,也没能卖出多少。

  其间,店长更是三番五次地劝他别卖了。“我大老远到这里不容易,请让我再试一试。”贾景敦撩起袖子,双臂上有红疹消退的印迹,这是他克服南方潮湿天气的“勋章”,“我一定能够克服更多困难。”

  店长看着执拗的贾景敦,改变了主意,“那就再试一个月,每天300元。”接着,贾景敦调整策略,开始免费赠送一些试吃的小米,逐渐培育了第一批用户。

  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大龄深漂”贾景敦带着“晋谷21号”在深圳艰难却坚定地扎下根来。不久后,他又去了广东、福建……经过8年的开疆拓土,终于,他搭建了“汾都香”的全国经销体系,销售规模也攀升到了亿元级别,而这成了他触及的“天花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米 品种 转化 脱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