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授人以渔可解一生之需


中非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成立——

授人以渔可解一生之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龙成

  

  

  授人以渔可解一生之需

  

  在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右一)让卢旺达留学生欧贝德·尼伊姆巴巴兹试尝幼嫩菌草的味道。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中国不仅通过减贫经验的分享,也通过援助项目积极支持非洲减贫事业的发展。”近日,中非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成立大会暨2022年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如今,中非减贫与发展合作已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多层面、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在基础设施、农业、公共卫生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

  为探究中国如何帮助非洲国家消除贫困,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近日,记者走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对中国农业的援非成果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种植经验让坦桑尼亚玉米大幅增产

  坦桑尼亚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总产值占国家GDP的25%,然而坦桑尼亚长期以来小农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发展始终不足,当地农业产业、减贫以及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挑战。

  2012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坦桑尼亚总统府计划委员会合作在莫罗戈罗省佩雅佩雅村建立的第一个村级减贫学习中心落地启动。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相关负责人称,佩雅佩雅村减贫学习中心主要是要推广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示范中国农民如何通过自力更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村级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坦桑尼亚农民学习掌握脱贫的方法和技能。

  据参与帮扶的工作人员回忆,2015年的一天,一名叫蕾亚布的农民到佩雅佩雅村做客,看到一块玉米地长得特别好,就找到这块地的主人询问如何种出这样的玉米,在佩雅佩雅村农户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制作“播种绳”,掌握了用绳子播种、间苗、除草等,当年她家的1英亩土地收获了9袋玉米,而之前却只能收5袋玉米。

  “我们当时发现,佩雅佩雅村种玉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农民玉米种植的密度不高,直接导致产量不高,项目实施前当地玉米每亩产量平均为150公斤,而同期中国玉米平均亩产已经是这个产量的10倍以上。”参与技术帮扶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说。

  在农业生产的技术帮扶过程中,李小云团队通过将中国耕种经验“玉米密植增产技术”方案转移到非洲,设计了以合理密植、间苗、中耕除草保墒为核心的、不施化肥的旱作密植技术,契合了坦桑尼亚当地劳动力机会成本低、外部资金不足、化肥利用率低等社会经济现状。

  据统计,2013-2014年,同位于莫罗戈罗省的辛巴村100多户示范户的产量从每英亩560公斤增长到每英亩1226公斤。截止到今年初,超过10个村庄近2000农户采用这项技术,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每亩玉米产量提高了约2-3倍。

  

  中国菌草方案改善中非共和国群众生计

  地处非洲中部的中非共和国土壤肥沃、自然条件适宜,但由于国内常年战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中非共和国不时暴发饥荒,近一半人口面临粮食危机,成为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018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与中非共和国就发展包括菌草在内的农业项目合作达成共识。次年3月,由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馆牵头,国家菌草技术带头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带队赴中非共和国开展菌草技术援助。

  林占熺向记者介绍,“菌草是指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它生长迅速,当年春季种植,秋季就可采收,技术易操作、易推广。菌草对外援助已有24年的历史经验,可以为解决中非共和国的饥荒、粮食安全问题和缓解贫困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玉米 品种 除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