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疙瘩”变身“金元宝”
——青岛农品的“商业突围”引领品牌农业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帮嫩心黄,味甘美”,大白菜藏着“致富经”,每颗卖到30元;
“香沁脾,甜如蜜”,在“大泽山”品牌的带动下,平度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产值7.15亿元;
“色透亮,回甘长”,崂山茶以品牌价值11.2亿元荣登全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近些年,山东青岛众多品质高、口碑好的特色农品不断涌现,白庙芋头、佳沃蓝莓、胶州大白菜、正大鸡肉……各色名头响亮的农产品不仅为百姓餐桌增添了一道道好滋味,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好路子。循着青岛的这份“吃货地图”,记者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一组直观数据:青岛市涉农产品注册商标超2.2万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005个,市著名农业品牌163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0个,国家级名牌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青岛农品”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前十名,成绩斐然。
“青岛农品”的崛起,绝非偶然。近年来,青岛聚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产业育品牌,以质量树品牌,以开放塑品牌,以文化润品牌,走出了一条“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品牌农业发展之路。
坚持融合化发展,以优势产业“育”品牌
产业是品牌农业的孵化器。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整体质量,全面助力现代化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
扶植特色产业优势区。对种植经验丰富、发展好、已初具规模的特色农品优势区域给予全力扶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以胶州大白菜、崂山茶、马家沟芹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的特色产业优势区4个,种植面积突破400万亩。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优势区是青岛特色农品的“底子”,加强对这些优势区的扶持,就是用更少的力气实现更大的成果,把强变更强,把“青岛闻名”变成“全国闻名”,实现现有品牌带动后起,强势品牌带动弱势。
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起现代农业园区900多个、面积50多万亩,年产值近百亿元,带动20多万农民就业,培育出“山后韭菜”“玫瑰之恋”等农产品品牌。同时,青岛坚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打造出畜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条千亿元级产业链,粮油、奶业等8条百亿元级产业链,茶叶、蓝莓、胡萝卜等15条十亿元级特色产业链。以特色农业产业链为载体,贯穿种苗繁育、生产、加工、流通等全过程、全环节,培育黄岛蓝莓、平度大花生、莱西畜产品加工等品牌集群30余个。
产业是“地基”,品牌是上面开出的“花朵”,产业强了,农品品牌的底子才“够硬”。实践证明,做好产业,才能实现品牌发展可持续,让老品牌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为新品牌孕育提供源头活水。青岛丰硕家庭农场有700余亩种植基地,农场以“胶州大白菜”地理标志优势特色品牌农业为目标,当前正是胶州大白菜上市旺季,青岛丰硕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匡兆强告诉记者,受天气影响,2021年白菜产量有所减少,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胶州大白菜一年比一年受市场认可,2021年价钱又上涨了30%左右。目前,他的白菜除了供给青岛地区,同时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销量很好。
坚持全程化监管,以过硬质量“树”品牌
质量是品牌农业的生命。
好品质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也是留住市场的“信誉石”。“青岛农品”坚持以质为本,建立从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品牌农产品品质。
产前环节突出投入品监管。青岛以节肥、控药为重点,在全国率先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施行农业废弃物管理办法,实施投入品约谈和“黑名单”制度,坚决遏制非法添加、高毒高残留等违法违规行为。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青岛每年推广绿色防控技术400多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00多万亩,全市水肥一体化达到90万亩,化肥农药施用总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04/20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