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关于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 李长胜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院,首次作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2018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让农业借助科技的翅膀腾飞起来。”

  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曾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近年来,我院坚持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总战略,以破解科研生产“两张皮”为着力点,以“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总基调,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力打通科研和生产转移转化通道,把论文写在希望田野,把成果送到千家万户。

  

  一、坚持需求导向,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和企业

  要让“两张皮”粘起来,科研就必须同农业生产的实际结合起来。我院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坚持“四个面向”调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将“三个突破”示范县(市)作为科研主战场、主阵地,从学科布局到团队建设,从选题立项到研发推广,更精准地聚焦产业需求、农民需要,让“高大上”的科研更接广袤农田的“地气”。

  一是调整科研创新方向。在开展山东农业科技产业需求大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世界眼光、中国视野、山东特色”进行学科和团队改革。加强学科整合。针对部分学科规模过小、分散重复设置、职责交叉重叠等突出问题,对小麦、水稻、花卉、棉花等24个学科重新优化组合,把相同相近学科集中到同一单位做大做强。优化学科布局。按照资源配置“一盘棋”和学科融合“一体化”的原则重塑全院学科团队,按照卓越、优势、特色、新兴四个层次建设八大学科群87个创新团队,新组建经济作物研究所、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茶叶研究所、休闲农业研究所等研究单位,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农业大数据研究院、乡村人才学院和规划设计院,构建起学科门类全、支撑产业强、协同创新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行“大团队”建设。取消研究室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面向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的大团队,打破所之间、团队之间壁垒,科研人员可以在院内自由流动。首创“五权下放”团队管理模式。按照“应放尽放、减无可减、放无可放”原则,赋予首席专家团队“组阁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项目经费“支配权”、科研绩效“分配权”和引进人才“选择权”。把科研人员“按”在地里。响应“科研人才都应该到生产主战场上去”号召,引导科研人员跳出实验室“一亩三分地”,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把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搬到“三个突破”示范县(市),实现科研源自生产、服务生产。

  二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针对农业科研资源分散、共享不够问题,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省院与地市分院协同发展。采取省市共建模式,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实现省院对各地市分院在科研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高效统筹。组建虚拟研究中心。跨学科、跨团队、跨单位集成各行各业的院内外专家组建研发团队、研究中心,围绕全产业链部署课题,共同研究制约山东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卡脖子”技术问题,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已成立葱姜蒜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等13个虚拟研究中心。创新实践“链长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粮食、蔬菜、果树、畜牧等24个产业链开展联合攻关和系统集成组装,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实现工作聚焦、要素聚集、产业集群,形成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合力。改革科研要素保障体系。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统购共享机制,对各所所需的科研仪器、试验耗材由全院统一招标、统一购置、统一管理,实现院内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积极推进基地一体化改革、招投标一体化改革、行政后勤一体化改革,实现科研要素高效有序配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经济效益 科技服务 玉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