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曲高原上的振兴牧歌


  为了让牧民放心入社,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温国忠带领全体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在全村牧民面前庄严承诺:“绝不吃牧民一块羊肉、绝不拿牧民一根羊毛,以‘兴村富民’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哈西娃村服务。”

  生态宜居环境美草原减压牧民富

  “为什么每户只入股252个羊单位?”“为了合理减畜。”面对记者的疑问,温国忠解释道,“‘252’这个数是根据哈西娃村草场的合理载畜量计算出来的。以前,大家想法是,养的牛羊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草场能不能承载得起这么多的牛羊。”

  哈西娃村人世代放牧,早已习惯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但随着放牧量的逐年增加,草场承载能力越来越低,每年过冬时,还需要储备大量饲草,再加上缺水没电、看病上学不便等诸多问题,村里牧民早已叫苦不迭。“恢复生态是首要任务!”温国忠早已看出了问题的关键。

  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持“以草定畜、核减牲畜、划区轮牧、恢复生态”的理念。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带头,动员全体村民一起减畜,全村牲畜从5万多头只一下减少到1.08万头只。

  “以前牲畜多,草原上的草不够吃,冬天买粮买草开销很大。过去家里养着六七百只羊,价格不行,死亡率也高,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哈西娃村牧民德吉德谈到加入合作社后的变化时说,“现在生态好了,夏天长的草够吃到第二年还有剩,冬天不用买草料了,羊肉的质量更好,价格更高了。”

  现在,德吉德是合作社的一名放牧员,和丈夫在草原上管理着一个由400多只母羊组成的羊群,由于合理减畜、管理得当,羊羔成活率近9成。从入冬一直到来年6月,德吉德和丈夫除了领取每月3500元的工资外,还能得到合作社奖励的新生羊羔。粗算下来,一年的收入有至少也有8万元。

  草原“减负”,就是牧民致富。经过几年的休养,哈西娃村草原生态逐步恢复,黄羊、野兔、野牦牛、野驴、狼、熊等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草原重现勃勃生机。草原生态好了,牧民心里乐了。哈西娃村优质的牛羊肉开始走出柴达木,直供内地市场,换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村里人越来越能感受到这些年草原生态恢复带来的红利,只有守护好了生态,村里发展才能可持续。”温国忠说,“现在村里正在着手打造哈西娃自驾游基地,让喜欢玩的朋友来感受一下柴达木的生态风光,来看看我们野生枸杞林、野生动物群、乌龙沟冷水泉……”

  宜牧宜农谋转型枸杞田里尝甜头

  发展好生态畜牧业只是哈西娃村振兴的开始,世代放牧的哈西娃人在合理减畜之后,把村里的牛羊养得膘肥体壮,并且直供上海。“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深谙此道的温国忠看准了适合高原地区发展的枸杞产业。

  温国忠果断提出了发展枸杞产业设想后,村“两委”班子一致看好,可就在大家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村民们却不买账。“除了投入大、周期长、不懂技术等因素外,让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放下牧鞭,扛起锄头,简直比登天还难。”温国忠回忆起当时的阻力时说。

  为了打消牧民的顾虑,降低风险,全村党员在温国忠的带领下,从诺木洪农场承包了50亩耕地,先试先行,在县农林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枸杞种植收效可观。但即便如此,哈西娃村的绝大部分牧民仍然不愿意放下“心中的千年骄傲”,村“两委”班子多次动员无果,即使无偿分配承包地,牧民也不愿种植枸杞。

  “一定要让牧民看到种枸杞的‘甜头’才行。”为此,温国忠决定动点“歪脑筋”。

  温国忠和村“两委”班子决定将已种植枸杞的50亩耕地以每亩4000元的价格转包出去,并要求承包商以现金形式进行现场交割。在交割前,温国忠又以“帮忙干活儿”为由,邀请一大批村里的牧民同时来到枸杞地转包交割现场。而到了现场,牧民们唯一要干的活儿就是“数钱”。

  “种枸杞真能挣大钱!”消息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在“真金白银”面前,大家放下了对种地的“成见”,拿起了锄头,开始种植枸杞。由温国忠牵线搭桥,村里又从诺木洪农场承包了613亩耕地,给每户无偿分配10亩,让大家开始尝试枸杞种植。几年间,全村80%以上的牧民掌握了枸杞种植的“绝活儿”。

  如今,哈西娃村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26万亩。不过仅仅种好,还不能满足哈西娃村的发展需求,村里开始瞄准枸杞初加工,并建设了烘干区、色选区、包装区为一体枸杞初加工基地,这让哈西娃村枸杞的价格每吨提高了4000元。枸杞产业一跃而起,成为带动哈西娃村集体经济飞速增长的“引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枸杞 草原 牲畜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