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开创团风“三农”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



    农村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改薄”顺利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团风县被国家认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广电“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全面启动,数字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并开展了“四化”卫生院创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扎实推进“平安团风”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三农”工作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农民生活达到新水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改造或新建了10个乡镇农村福利院。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到2015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为4.21万人,比2010年底减少3.69万人;五年完成扶贫搬迁1250户,实施整村推进90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617元增加到2015年的9428元,年均增长21.68%,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久富等先进人物。

    “十三五”再谱新篇

    未来五年,团风县在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加快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实行精准扶贫“1347”战略,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全县7.08万贫困人口提前2年实现脱贫,到2020年精准扶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加快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坚持“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抓小区、水产业抓片带”,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品集中,重点建设以北部山区贾庙、杜皮、但店为主的中药材、花生、油茶、草食动物养殖特色区;以总路咀、团风城郊为主的瓜果、菜、苗木、花卉等农业特色区;以沿江滨湖团风、淋山河、回龙山为主的水产特色区;以团风、马曹庙、淋山河、回龙山、上巴河、方高坪、总路咀为主的优质稻、优质油、荸荠、莲藕、畜牧等特色区。到2020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发展蔬菜种植10万亩、花生10万亩、荸荠5万亩、油茶10万亩、金银花5万亩、药材5万亩、苗木花卉1.5万亩;新建3万只以上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以上、5万只以上养殖小区30个,蛋鸡存笼总量突破1000万只;建立大别山黄牛、肉牛规模养殖小区5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水产养殖扩大到12万亩,其中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重视品牌建设,加速进入武汉市场,形成紧密的市场联系,坐实米袋子、油罐子、菜篮子以及重要副食品基地地位。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支农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及其他民间资本增加对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的投资,优化农田灌溉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实行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对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实行剥离再利用。增强农业抗旱排涝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短期掠夺性经营行为对耕地质量的不利影响,保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通过适当的奖补政策,激励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改进。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构建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动物防疫网络体系。争取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绿化 林业 土地 农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